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12所高校入选,一重要奖项揭晓

12所高校入选,一重要奖项揭晓

2023-03-17 09:09:49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679        0
简介:3月1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2022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依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对提名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成果,通过形式审查、初评函评、初评会评和终评会评等环节,经过为期10天的公示,经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批准,决定授予60项成果为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现将结果予以公告。
3月1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2022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

依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对提名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成果,通过形式审查、初评函评、初评会评和终评会评等环节,经过为期10天的公示,经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批准,决定授予60项成果为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现将结果予以公告。

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1项;杰出贡献奖3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科普项目)2项;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3项;优秀青年奖15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论文9篇、提名论文5篇。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WU WEN JUN AI SCIENCE & TECHNOLOGY AWARD)”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数学大师、人工智能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先生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象征。据悉,“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奖者可获得100万奖金。

最高成就奖

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郑南宁院士

郑南宁,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自动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校长,校党委委员、常委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认知计算、人工智能系统及其先进计算架构。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其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2000年)。著有《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Pattern Analysis for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Springer 2009);在IJCV、IEEE Trans.PAMI, IEEE Trans.Computers, IEEE Trans.IP, IEEE Trans.CSVT, IEEE Trans.ITS等国际学术期刊和ISCA、CVPR、 ICCV、ACCV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1991、1996)、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16)。

杰出贡献奖

黄铁军

黄铁军

黄铁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从事智能视觉信息处理技术研究30多年,在视频编码标准、视觉特征分析和仿生视觉模型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对我国数字视频编码国家标准制定和大规模产业化做出突出贡献,终结了国外向我国视频行业索取高额专利费的历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创立了以特征分析与压缩为中心的视觉大数据处理技术体系,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开创了颠覆视频体制的超高速脉冲视觉技术新体系,研制出比影视快千倍的超高速脉冲视觉芯片、相机和视觉系统。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人文和科普类文章50多篇,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其中国际专利10多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程参与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议、起草和实施,担任“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等职,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会士。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郭毅可

郭毅可

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郭教授为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在数据科学工作流程、机器学习算法及医学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作出杰出贡献。郭教授研发的分布式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法以及讯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物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医疗保健、环境、经济、金融、社交媒体、创意设计及艺术等。

郭教授于1985年在清华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继而于1994年获伦敦帝国学院颁发博士学位,并于2002年在该学院计算机系晋升为教授。郭教授于2014年起担任伦敦帝国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于2015至2020年间,郭教授获上海大学委任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非执行院长,现时他亦为该院荣誉院长。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前,郭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担任副校长(研究及拓展)及研究院院长 (2020 – 2022)。

郭教授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英国电脑学会会士,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何晓东

何晓东

何晓冬,IEEE Fellow,京东集团技术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度学习及语音和语言实验室的负责人。曾任微软雷德蒙德研究院深度学习技术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和负责人。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信息检索和多模态智能。

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博士学位。

他发表100余篇论文, 谷歌学术统计引用数过万次。他的工作包括深层结构化语义模型(DSSM),分层注意力网络(HAN),AttnGAN等,广泛应用于语言,视觉,IR和知识表示等任务。他于2019年入选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据统计,在公布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名单中,共有12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入选,其中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各有2项目获奖,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各有1项获奖。

2022年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此外,共有10所高校的12位科技工作者拟获优秀青年奖;共有8所高校的14篇论文拟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我们将及时给予处理!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八届学术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