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将铜、铝列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东北铜业基地的建设是中国铜工业恢复的起步标志。铜陵很快步入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轨道: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于铜陵,第一家集采、冶、炼为一体的大型
有色金属企业建于铜陵,铜陵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我国铜工业先后恢复和扩建了沈阳、上海、重庆冶炼厂;新建了铜陵、白银、大冶、云南等大型冶炼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铜采、选、冶、加工生产体系。冶炼工艺不断完善,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用带式烧结机代替烧结锅,用转炉代替真空吹炼炉,自力更生建设了铜官山冶炼厂;60年代初建成了电炉、反射炉冶炼厂;70年代研究成功了处理氧化铜矿的一段回转窑离析工艺;经过15年的研究、试验、攻关,我国自主创新的“白银炼铜法”正式投入工业生产,1980年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取代了反射炉工艺。1979年全套引进了闪速炉炼铜设备建设贵溪冶炼厂,1985年建成投产,1986年铜产量达6万t,是当时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生产体系较齐全的现代化
铜冶炼厂。铜的综合利用也有了很大进展,能从铜矿中回收金、银、铋、锌、铅、铟、硒、碲等多种有价元素。1997年1月我国第一座中外合资的大型铜冶炼企业金隆铜业正式投产。2003——2008年,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调控力度加大,国内骨干冶炼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了污染严重的鼓风炉、电炉和反射炉粗铜冶炼技术。取而代之的是引进并消化自主创新的
闪速熔炼法和诺兰达法、艾萨法、澳斯麦特法等富氧熔池熔炼新技术。云南铜业集团引进的艾萨熔炼技术,经过消化创新,低能耗和炉龄成为世界同类冶炼法的第一。到2008年年底,我国骨干铜冶炼企业已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冶炼工艺,产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上,标志着我国铜工业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环保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国的铜冶炼技术已输出到国外,在伊朗建设8万t/a粗铜的闪速铜冶炼厂,2004年竣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