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日产九州岛电池项目搁浅:产业变局下的战略调整

日产九州岛电池项目搁浅:产业变局下的战略调整

2025-05-10 23:02:07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443        0
简介:九州岛项目的终止,在电池材料供应链引发了连锁反应。原本计划为该项目供货的日本正极材料企业面临订单流失风险,而中国锂电设备厂商(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此前竞标的工厂建设合同也可能因此生变。
近日,汽车行业传来一则重磅消息:日产汽车宣布取消在日本九州岛西南部投资11亿美元(约合1533亿日元)建设磷酸铁(LFP)电池工厂的计划。这一决策从最初的高调规划到如今的紧急叫停,背后蕴含着复杂的产业逻辑与市场考量。

今年1月,日产汽车还曾意气风发地宣布将在福冈县北九州市建设LFP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达5GWh,预计2028年正式投产。其初衷是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对海外电池供应商的依赖,提升自身在电动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日本政府也对该项目寄予厚望,提供了高达557亿日元的补贴支持,足见其在日本汽车产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新任CEO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上任后启动业务重组,日产汽车迅速调整战略方向,从扩张转为收缩。公司声明表示,取消计划是“基于投资效率的审慎考量”,并将资源集中于“扭亏为盈的紧急行动”。这一转变背后,是日产日益严峻的财务压力。2025财年,公司预计净亏损将达7000亿至7500亿日元(约48亿至51.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为应对这一困境,日产正通过裁员、削减产能和关闭工厂等方式缩减开支,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稳住阵脚。

日产布局LFP电池原本有着清晰的逻辑。相较于三元锂电池,LFP技术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中低端电动车型。根据其2024年发布的“电弧计划”,日产计划到2026财年投入超4000亿日元(约190亿元人民币)扩大电池产能,并实现全球135GWh的供应能力。但市场环境的变化让这一宏伟蓝图显得过于乐观。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再加上中国厂商凭借规模化生产形成的成本优势,使得日产自主建设电池工厂的经济性大打折扣。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已降至65%以下,产能过剩风险迫使车企重新评估重资产投资模式。在此情况下,日产转向外部采购成熟供应商的LFP电池(如宁德时代或比亚迪),或许比自建工厂更能快速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在悄然转变。尽管九州岛项目曾获得高额补贴,但近年来日本经济产业省更倾向于支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研发,而非传统锂电产能扩张。此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电池供应链的补贴政策,也促使日产将目光投向海外,例如与三菱汽车探讨在美国联合投资生产,以规避关税压力并消化过剩产能。这一战略转向并非日产一家之举,丰田近日透露,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其2026财年营业利润可能损失1800亿日元;三菱汽车则因关税成本将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下调28%。日系车企集体收缩本土产能投资,转而通过合作与本地化生产应对贸易壁垒,正成为产业新常态。

九州岛项目的终止,在电池材料供应链引发了连锁反应。原本计划为该项目供货的日本正极材料企业面临订单流失风险,而中国锂电设备厂商(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此前竞标的工厂建设合同也可能因此生变。不过,日产并未放弃电动化目标,其与三菱的合作可能为美国电池供应链带来新机遇。双方计划在日产现有工厂生产下一代电动SUV,通过共享产能降低边际成本,在产业变局中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