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锑价横盘僵持 全球锑产业链深陷“冰火困局”

锑价横盘僵持 全球锑产业链深陷“冰火困局”

2025-05-09 14:27:52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397        0
简介:在国内,湖南、广西等主产区受中央环保督察常态化影响,中小型矿山开工率持续低迷,长期低于50%。选矿废水处理成本大幅增加,矿石品位也下滑至含锑量55%以下,进一步压制了冶炼产能的释放。即便龙头企业湖南黄金自产锑矿产能达2万吨/年,但因军工订单利润贡献占比飙升至40%,资源不得不优先配置到高附加值领域。
截至5月9日,长江现货市场上1#锑的均价已连续16个交易日定格在242,000元/吨,这一价格“冻结”现象犹如一潭死水,却暗藏着汹涌的暗流。当前,缅甸矿区断供的僵局依旧难解,欧洲供应链几近枯竭,光伏与军工领域对锑的需求却刚性支撑着市场,而替代技术的威胁又不断升级,多重矛盾相互交织、持续发酵,让全球锑产业链陷入了“冰火博弈”的窒息阶段。市场行情从之前的“单边暴涨”急转至如今的“无量横盘”,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纷纷加速战略调整,以应对系统性风险的重构。

从供应端来看,全球资源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新矿开发却难以解燃眉之急。缅甸佤邦矿区因政治动荡以及运输通道损毁,出口至今仍未恢复,这导致中国锑精矿进口量同比大幅锐减45%。云南的冶炼厂原料库存普遍告急,多数不足3天用量,部分企业无奈被迫限产甚至停产待料。国际锑业协会(ITA)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锑供应缺口已扩大至月均12,000吨,且短期内这一缺口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在国内,湖南、广西等主产区受中央环保督察常态化影响,中小型矿山开工率持续低迷,长期低于50%。选矿废水处理成本大幅增加,矿石品位也下滑至含锑量55%以下,进一步压制了冶炼产能的释放。即便龙头企业湖南黄金自产锑矿产能达2万吨/年,但因军工订单利润贡献占比飙升至40%,资源不得不优先配置到高附加值领域。与此同时,欧盟对俄制裁升级后,鹿特丹仓库锑锭库存仅剩1.5天用量,欧洲现货报价飙升至45万元/吨(折合人民币),与国内离岸价形成5万元/吨的价差,跨境套利资金加速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刚性。而新疆哈密野马泉西矿区虽探明高品位锑矿储量,但开采周期需3 - 5年,短期内无法填补供应缺口。

需求端则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的态势,光伏与军工领域托底价格,传统领域却持续拖累。2025年1 - 3月,中国光伏玻璃产量同比激增42%,隆基、通威等头部企业通过长协锁定月均2,000吨锑澄清剂用量。不过,氧化铈掺杂技术逐渐普及,使得实际锑采购量增幅收窄至5%,光伏领域需求呈现“强预期、弱兑现”的特征。军工与钠电池领域则形成“需求双核共振”,北约成员国以24万 - 25万元/吨高价扫货中国锑锭,占出口总量50%,军工订单成为价格托底的核心力量。宁德时代、比亚迪钠电池产线加速布局,锑基负极材料需求呈现“脉冲式”波动,但量产节点延迟至2026年,备货节奏弱于预期。传统需求方面,PVC价格暴跌拖累阻燃剂市场,开工率跌破65%,锑消费量同比缩减15%,酸蓄电池领域采购节奏平缓,未见大规模备货信号,新旧需求动能切换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资本与政策层面的博弈同样激烈,套利暗流涌动,替代技术威胁不断升级。海外锑锭报价突破47万元/吨(折合人民币),较国内溢价超100%,低库存背景下的“囚徒困境”推动贸易商囤货惜售,社会库存降至3,200吨,较年初腰斩。国家物资储备局两轮商业收储(总量8,000吨)未能抑制囤货行为,首轮抛储后社会库存反增15%,贸易商“左手抛储、右手囤货”的行为加剧了市场扭曲,政策效力持续衰减。铈锆复合物商业化进程提速,可分流15%的锑需求,机构测算替代材料渗透率每提升1%,锑价中枢将下移3% - 5%。AI算力芯片功率提升催生溴 - 锑协效阻燃剂需求,但替代与新增需求博弈尚未形成明确方向。

产业链企业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资源型龙头巩固优势,技术转型企业探索突围路径。湖南黄金通过废水循环技术降低环保成本,自产锑矿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军工订单占比持续扩大。华有色掌控坑矿资源,Q2业绩预期增长50%,与宁德时代签订8,000吨/年长协锁定收益。光伏企业积极研发低锑澄清剂配方,目标单瓦锑耗量降低20%;军工领域推动锑基材料回收技术,湖南黄金已实现15%的回收率提升。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