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铝土矿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据印尼铝土矿协会披露,当前全国69家矿业企业中,仅有15至20家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其余企业多处于半停产状态。这一现象与中资背景氧化铝厂的采购定价策略直接相关。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自2023年印尼政府实施原铝土矿出口禁令后,本土矿企的市场议价能力明显削弱。目前印尼境内将铝土矿精炼为氧化铝的冶炼厂,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这些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普遍未采用印尼能矿部制定的矿物基准价格(HPM)机制,导致矿企经营压力骤增。
值得注意的是,由宏桥集团参与投资的PT Well Harvest Winning(WHW)氧化铝厂成为行业例外。该企业采购价格相对接近政府指导价,展现出不同的经营策略。相比之下,其他中资冶炼厂的报价普遍低于HPM基准价,这一现象引发印尼业界的广泛讨论。
印尼矿产能源法律研究中心专家分析认为,出口禁令实施后,矿企被迫转向国内市场,但下游冶炼产能的不足导致供需失衡。要破解当前困局,需要加快氧化铝厂建设进度,同时推动产业链向电解铝等深加工领域延伸。这一观点获得业内普遍认同。
市场分析师指出,印尼政府推行矿产出口禁令的初衷是促进本土产业链升级,但配套政策尚待完善。HPM价格机制虽已建立,但在执行层面存在明显短板。部分矿企为维持基本运营,不得不接受低价交易,这种情况若持续,可能影响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铝产业格局来看,印尼作为重要铝土矿资源国,其政策调整对国际市场具有深远影响。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印尼持续推进产业链建设,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本土企业与外资合作的新模式,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当前的市场调整期,或将成为印尼铝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