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国能建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方面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分别达到人民币3,888.96亿元、1,003.71亿元和1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5%、3.05%、8.83%。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中国能建在市场拓展和项目执行方面的卓越能力,也彰显了公司在新能源和储能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重大突破
报告期,中国能建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湖北应城压气储能电站“能储一号”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并进入稳定商业运行阶段。这一项目不仅标志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快速实现,还确立了中国能建在全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该项目是目前世界已投运单机容量最大、转换效率最高、发电时间最长的纯绿色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湖北省新型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项目。
压缩空气储能业务的快速拓展
中国能建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布局不仅限于湖北应城。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完成压缩空气储能选址签约超30座,其中包括山东泰安、陕西铜川35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甘肃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多个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显示出中国能建在该领域的强大执行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和投运,中国能建的压缩空气储能业务正步入快车道,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技术示范项目的全面推进
除了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能建还在绿色建材和光储一体化等新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投建的山西大同煤矸石高价值利用项目,作为绿色建材新技术示范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此外,石太铁路岩会牵引站项目作为光储一体化新技术示范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展示了中国能建在多个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度解读与未来展望
中国能建2025年第一季度的优异表现,不仅反映了公司在传统业务领域的稳健发展,更凸显了其在新能源和储能技术领域的快速突破。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国能建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并通过多个示范项目的建设,加速了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能建的这些布局和项目有望为其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
未来,中国能建将继续深化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进一步拓展压缩空气储能、绿色建材、光储一体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通过这些努力,中国能建不仅将巩固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还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