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关键时期,内蒙古的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试点示范项目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该项目在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官网公示,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与储能融合领域的又一重要探索。
该项目由包头市推动实施,旨在通过电网关键节点的大型风储构网型新型电站示范应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科技创新样板。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0MW风电,配套125MW/250MWh磷酸铁锂电池构网型储能系统。这一配置不仅优化了新能源出力,还显著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项目的核心在于“风储协同互补+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在电网节点配置先进的储能系统和风电项目,该示范电站能够在不增加电网消纳负担、不带来网架受阻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接入变电站区域的供电能力,为地区电网提供电源支撑和无功支撑,增强电网的安全运行稳定性。
构网型风机是该项目的另一大亮点。与传统桨式风力发电机不同,构网型风机采用网状结构,能够更高效地捕捉风能,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其控制逻辑经过根本性改变,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转子运动方程,呈现电压源控制和自同步电网特性,可直接控制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支撑电网频率及电压稳定,并为系统提供惯量及阻尼支撑,具备孤岛运行能力,特别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构网型储能系统则赋予了储能类似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在电力系统发生扰动时,该系统能够在扰动前、中、后各阶段主动构建系统稳定运行所需的电势,提升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其独立电压源的外特性等价于主网侧并联电压源,可间接改变系统侧短路阻抗,增加短路电流,进而增大短路容量,支持更多新能源接入。
内蒙古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模式的深刻探索。它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提升电网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杆项目,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