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斯拉交出史上最差季度财报,净利润暴跌71%,汽车销量崩盘,西方市场集体抵制,马斯克职业生涯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储能业务逆势暴涨154%,成为财报唯一亮点,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功不可没。但美国关税政策给特斯拉储能业务带来冲击,马斯克启动全美本土化计划,试图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却面临诸多困境。特斯拉的困境折射出全球产业重构的残酷真相,马斯克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特斯拉汽车业务跌落神坛
“这可能是特斯拉历史上最糟糕的季度。”华尔街分析师难掩失望。2025年Q1,特斯拉交付量仅为33.67万辆,同比暴跌13%;汽车毛利率从16.4%骤降至12.5%,创下历史新低;净利润仅剩4.09亿美元,同比断崖式下跌71%。这意味着,特斯拉每卖一辆车,赚的钱甚至不如某些国产电动车品牌。美国本土销量下降13%,西欧多国销量腰斩。马斯克的争议行为,从力挺狗狗币到嘲讽环保政策,再到卷入政治站队,引发消费者抵制。产品力衰退,Cybertruck因品控问题沦为笑柄,Model 3/Y系列在竞品夹击下失去技术光环。
储能业务逆势暴涨
当汽车业务“崩盘”时,特斯拉的储能板块却逆势暴涨154%,成为财报唯一亮点。这离不开特斯拉的“中国王牌”——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2025年2月11日投产,到3月21日首批Megapack出口澳大利亚,特斯拉仅用40天就复刻了“上海汽车工厂神话”。这座全球最高效的储能工厂,年产能高达40GWh,相当于为50万户家庭储存一年用电量。特斯拉储能系统核心部件完全依赖中国供应链,中国供应商在LFP电芯技术与产能方面遥遥领先。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然而,特斯拉欲借储能翻身时,却遭美国关税政策当头棒喝。由于Megapack核心部件产自中国,美国储能项目面临关税成本激增。马斯克无奈承认,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需要很长时间。为摆脱亚洲供应链,马斯克启动“锂矿-电池-整车”全美本土化计划,但得克萨斯州锂精炼厂面临诸多困境,而中国产业链即使在高关税下仍具微薄利润空间。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特斯拉的困境折射出全球产业重构的残酷真相。没有企业能靠个人英雄主义永续辉煌,也没有国家能闭门造车赢得未来。马斯克构建中国供应链,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暴露无遗,这场危机背后是大国博弈的微观缩影。特斯拉的故事,本质上是全球化与技术革命碰撞的寓言。此刻深陷泥潭的马斯克,究竟是即将陨落的商业偶像,还是酝酿更大变革的孤胆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