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备受行业瞩目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一新标准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将热扩散测试“不起火、不爆炸”设为强制要求,堪称最严电池安全标准。
《中国汽车报》邀请四位专家对这一新标准进行了解读。新标准主要有三大修订点:
热扩散要求:从原来的“热扩散不蔓延”改为“不起火、不爆炸”,并且要求在热失控发生时必须报警。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模拟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底部碰撞情况,确保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随着快充技术的普及,新增这一测试项目以确保电池在快速充电后的安全性。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新标准增加了同一型式判定章节,优化了一些测试项目的方法,并提出了底部撞击测试的豁免条件。这些修订不仅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为企业的合规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
我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多种创新安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行业已基本达到新标准要求的技术水平。此外,新标准设有过渡期,企业有时间进行改型和调整,以确保在2026年7月1日之前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热扩散测试是新标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单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后电池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随着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相关标准需要不断提升要求。我国在国际法规和该标准中提出热扩散测试,并且要求更为严格。国际上相关标准法规也在修订,我国深度参与并贡献了提案。我国新版标准不仅参考了国际成果,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开展新版标准的宣贯培训,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标准。同时,我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工作,推动全球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统一和提升。
新标准的实施将显著降低动力电池起火风险,但制造商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会对自燃风险产生影响。因此,消费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安全使用车辆。新标准对电池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虽然短期内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增加,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标准通过更严格的要求,提升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出行保障。尽管企业在短期内可能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