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充电与储能技术的突破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飞源”)凭借其创新的全液冷技术,在充换电与储能领域脱颖而出,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与解决方案。
“英飞源产品的核心优势就是液冷技术,目前已覆盖充电、储能及能源管理全链条。”英飞源战略营销高级总监鲁力在接受中国储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自2014年成立以来,英飞源始终聚焦电力电子技术与智能控制,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10%以上。公司在充换电模块、储能系统及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并批量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1000个液冷充电站提供技术支持。
全液冷技术:重新定义充电与储能的效率与可靠性
针对大型储能及电网级需求,英飞源近日在北京展出了其全新产品——液冷变流一体机。同时展出的还有Blue Ozean一体式液冷储能系统、11kW V2G充电桩及系列化储能模块等前沿产品,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液冷变流一体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单机功率覆盖2.5MW-5MW,PCS采用全SiC功率器件设计,最大效率大于99.2%。其组串式架构可灵活配置不同功率等级,液冷方式散热可降低温控风险,系统防护等级IP55,PCS防护等级IP66,可适应各种极端条件。智能运维系统支持实时监控、提前预警、故障定位,支持远程OTA升级与故障隔离,运维成本降低40%。
此外,英飞源推出的液冷储能一体机采用立体环绕散热技术,突破传统底部散热局限,电芯散热面积提升3-5倍,温差控制在2℃以内,循环寿命延长20%。结合全SiC功率器件,能量转换效率提升2%,助力运营商缩短投资回收周期,提升经济收益,支持电动汽车超充站、工商业园区、海岛等极端场景应用。
在液冷超充系统方面,英飞源800kW全液冷超充系统作为第三代产品,采用液冷功率变换+液冷充电枪线的全液冷设计,配套立体散热的液冷储能系统,可实现超充功率倍增,支持多柜并柜,实现MW级充电功率输出。与传统风冷系统相比,噪声降低50%,寿命延长100%。充电终端采用地埋式设计,通过液冷散热实现设备“隐形化”,无惧极端环境,目前已应用于深圳超100个“超充之城”站点,提供“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高效服务。
“光储超充放”解决方案:助力构建零碳能源生态
当前,V2G车网互动正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V2G充电不仅可以解决大批量电动汽车充电给电网带来的冲击问题,还可以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整合起来,通过VPP虚拟电厂为电网储能。
鲁力表示:“英飞源在业界率先推出并批量应用全SiC电能变换模块、液冷电能变换模块及V2G车网互动模块,市占率分别超过50%、90%、85%。”其“光储超充放”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光伏与V2G的无缝整合,系统支持光伏直流母线接入及车网互动(V2G),电动汽车可反向馈电至电网,平衡负荷并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例如,600kW V2G系统通过智能调度策略优化充放电,提升电网稳定性,同时为车主创造收益。
2024年,英飞源支撑了深圳、重庆、阜阳等多个城市级的充电网络建设,支撑国内知名品牌车企建设了贯穿全国的主要高速干道的液冷超充网络。同时为中石油、中石化、国网、南网等知名企业的超充、V2G车网互动网络建设提供了产品及方案支持。
此外,英飞源还在多处低碳园区部署光储充系统,减少30%碳排放,并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能源动态调配,提升综合能效15%。为了适配不同应用场景,英飞源通过DCDC光伏模块、双向变流器等标准化接口设计,实现光、储、充、柴发电多能源互联,满足工地、矿山等弱电网场景的稳定供电需求。
深度解读与未来展望
从技术角度来看,英飞源的全液冷技术不仅提升了充电与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还通过智能运维系统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种技术的应用为大型储能和电网级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展示了液冷技术的巨大潜力。
从市场角度来看,英飞源的核心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并批量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充分证明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支持多个城市级充电网络建设和知名企业的需求,英飞源不仅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还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从产业生态角度来看,英飞源的“光储超充放”解决方案为构建零碳能源生态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整合光伏、储能、超充和V2G技术,英飞源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电动汽车车主创造了新的价值。这种解决方案的推广将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英飞源将继续加速落地“零碳园区”、“超充网络”等战略,推动液冷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其液冷+储能+超充三位一体的生态布局,不仅将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还将为智慧城市与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底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英飞源有望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充换电与储能产业的持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