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未来三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该方案聚焦光伏、风电、氢能三条重点产业链,旨在通过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巩固和提升四川省在新能源产业的领先地位。
根据方案,到2027年,四川省将力争实现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500万千瓦。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依赖于成都、乐山、德阳等主要承载地的核心作用,以及宜宾、眉山、广元、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地的联动发展。通过这种区域协同,四川省将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方案还提出了实施应用领域拓展行动,加快推动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广元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的集中式风光发电基地和电网通道建设。此外,四川省还将探索建设水风光氢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转化产业园区,以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四川省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不仅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还将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的
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可控水平,四川省将进一步增强其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培育壮大链主链核企业,四川省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营收规模、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500万千瓦。方案强调了成都、乐山、德阳等主要承载地的核心作用,以及宜宾、眉山、广元、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地的联动发展,旨在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通过实施应用领域拓展行动,四川省将加快风光资源富集地区的集中式风光发电基地和电网通道建设,探索建设绿色能源转化产业园区,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