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绿色能源与生态修复融合

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绿色能源与生态修复融合

2025-04-22 09:48:14 来源:扬子晚报
110        0
简介: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是国内首个光氢储综合能源利用与滨海生态治理示范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40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60兆瓦/120兆瓦时储能站和制氢加氢站,采用创新技术敷设海缆,减少生态破坏。项目通过治理互花米草、修复渔业用海、投放海洋生物苗种等方式,推动生态修复,同时为当地渔民增收。这一项目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融合提供了新范例。

在谷雨时节的南通如东豫东垦区,曾经被“生态杀手”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如今已被成片的光伏板覆盖,成为一片“光伏蓝海”。这一转变得益于国内首个滩涂生态治理光伏项目——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也是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大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项目部经理裴泽伟表示,这是国内首个光氢储综合能源利用与滨海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提质”“利民”“增效”,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实现“三绿”并举。


技术提质,打造精品工程


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一座装机容量400兆瓦、占地面积4300亩的海上光伏电站,配套新建一座220千伏岸基升压站,安装60兆瓦/120兆瓦时储能站和一座制氢能力1500标方/小时、加氢能力500公斤/天的制氢加氢站。裴泽伟介绍,海缆敷设是项目的“主心骨”工程,为有效平衡工程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该技术通过增加泥浆排量、加入润滑剂、优化泥浆配比,并借助GPS定位系统确保钻孔精度偏差控制在2米以内,减少了盲目开挖导致的生态破坏。与传统海缆敷设相比,该技术能降低海床冲刷风险,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缩短传统海缆敷设用海面积45%。通过使用“福勇6”船舶进行海缆装船和运输,结合河流浮运滑车牵引和轮式挖机配合的混合运输,海缆敷设仅用时两个月便完成,作业效率创下新高。


整治增效,织就绿色图景


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志国表示,基建工程和新能源场站建设为当地生态环境“让路”是大势所趋。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制定了从“源头控制-过程减污-末端修复”的全链条环保方案,通过科学避让、污染精准防控、系统性修复三重手段,力争将生态影响降至最低。施工前,项目团队联合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海洋生态调查,避开如中华鲟、勺嘴鹬等国家级珍稀物种栖息地及繁殖区,确保施工区与生态红线区保持500米以上距离;建设中,优先在平潮期施工,减少水流扰动对底栖生物的冲击,同时采用低噪设备应用、声呐驱鱼系统,全面保护作业区数十种鱼类资源。项目建成后,还将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投放文蛤苗种500万粒、海参苗10万头,力争将底栖生物量提升到原来的1.5倍。同时,堤岸上按“原土层-耕作层-植被层”顺序回填,表层覆盖原生盐蒿草籽,1年内植被覆盖率将恢复至90%。


建设利民,共筑生态防线


在如东滩涂海岸上,一场没有硝烟的互花米草“歼灭战”正在打响。42台挖机、2台刈割机在春日下发出轰鸣,每天能治理150亩。本次清除工程共修复渔业用海面积422.1公顷,消除入侵生物的同时,也为当地渔民新增了肥沃的渔业用地。目前,40万千瓦、共计120个阵列的光伏板已在这片海滩上铺展开来,可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光照条件。同时,光伏板下还增加了约4800亩的可利用区域,未来可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发展模式,为当地渔民增收300余万元。项目每周开展水质取样监测、每季度开展鱼类底拖网采样,确保施工期间目标生物量损失率小于15%;并向中华环保基金会缴纳300万元生态保证金,若监测显示生物多样性下降超阈值,资金自动用于生态修复。


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不仅是一个能源项目,更是一个生态修复和民生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该项目为国内滩涂生态治理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展现了绿色能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美好未来。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