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光伏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然而,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行业洗牌加速。在此背景下,国资逐渐加大对光伏组件企业的控股力度,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国资控股光伏组件企业的现象并非偶然。一方面,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资的介入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民营企业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国资的进入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为国资控股的十大光伏组件企业:
一道新能:2018年成立,凭借TOPCon技术迅速崛起,位列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2025年4月,衢州工控通过股份收购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控制了一道新能不少于34.05%的表决权,衢州市国资委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中来股份:成立于2008年,业务涵盖背板、电池组件等。2022年,浙能电力获得其19.75%的最大表决权,浙江省国资委成为实控人。国资入局后,中来股份在融资、研发创新、业务协同等方面获得显著支持。
中利集团:1988年成立,2011年进军
光伏行业。2024年12月,中利集团完成重整,建发集团旗下的常熟光晟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厦门市国资委成为实控人。
晋能科技:2013年成立,隶属于山西国企晋能控股集团。公司长期活跃于异质结技术领域,已布局PERC、TOPCon、HJT等技术路线,并成功搭建
钙钛矿/晶硅异质结叠层电池示范线。
国电投新能源: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2018年在南昌建立
铜栅线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台。2023年底,龙港基地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量产基地投产,国资委仍为实控人。
恒羲光伏:2023年6月,上海电气成立恒羲光伏,布局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公司规划4.8GW产能,先期1.2GW落地江苏南通。2024年,恒羲光伏获得多家企业订单。
润海新能源:2021年成立,由华润电力物流(央企)、舟山海洋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地方国企)和江苏爱康科技三方出资,前两者持股80%。公司规划电池30GW、组件15GW,首期3GW电池及5GW组件落户浙江舟山。
中节能太阳能:隶属于中节能环保集团,业务涵盖光伏电站开发和
光伏电池组件制造。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太阳能产品产能合计5GW,其中光伏高效电池年产能1.5GW,光伏高效组件年产能3.5GW。
润阳股份:2003年成立,核心专注于
太阳能电池制造。2024年10月,江苏悦达集团对润阳股份增资10亿元,成为实际控股且单一最大股东。
日托光伏:2012年成立,现为无
锡产业发展集团下属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产能涵盖电池、核心材料、组件生产全产业链,电池产能4GW,组件产能3GW。
国资控股光伏组件企业的现象不仅体现在上述企业中,实际上在多家光伏组件企业背后都有国资的身影。例如,华晟新能源、纤纳光电、电投传古等企业也获得了国资的支持。
国资控股光伏组件企业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资的介入不仅为光伏组件企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还提升了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国资在其中的作用也将愈发重要。未来,国资控股的光伏组件企业有望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国家能源转型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