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在三亚崖州湾近海开展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实海试验。这是国内首次对自主研制的系统进行长达720小时的连续测试。试验期间,船舶遭遇大风浪,波高超4级,风力超6级,倾斜超10度。但系统已在海上安全运行超240小时,设备运行正常,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三峡集团、上海氢晨新能源等企业共同研制海上风电制储氢设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团队完成了系统方案设计,成功研制出制储氢系统,并通过了陆上联调联试和专家评审。此次试验将在南海复杂海洋环境下,测试系统在大倾角、风电功率波动等情况下的稳定性,突破关键技术,为海上可再生能源制储运氢系统研发提供支撑。
全球能源体系正从传统化石燃料向高效、可再生低碳能源转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海上风电制氢利用海上风电电解水制氢,形成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的综合能源系统,有望解决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的难题,是当前海洋清洁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
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实海试验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试验不仅测试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将在高温、高湿、高盐、高腐蚀的海洋环境下,探索海上电解制氢、储氢与安全防护等性能规律,为未来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随着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海上风电制氢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这将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