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新能源基建浪潮来袭:充电设施拓展与有色金属需求崛起

新能源基建浪潮来袭:充电设施拓展与有色金属需求崛起

2025-04-19 10:57:47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311        0
简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32.1万台,同比激增75.3%。政策、技术与市场三重驱动下,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领跑全国,中西部地区潜力显现。技术迭代推动充电桩从单一功能向综合能源枢纽进化,有色金属行业受益于铜材、铝合金等需求激增。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但西部农村充电桩利用率低,盈利模式与区域均衡面临挑战。未来,随着专项基金设立,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全产业链生态将被重构。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32.1万台,同比激增75.3%。截至3月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达390万台,其中直流快充桩占比45.8%。这一增速不仅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还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深度共振,标志着中国正加速从“补能网络铺设”向“高效能源服务”转型。


这场基建狂潮背后是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驱动。财政部等四部委在2025年推出《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的通知》,将直流快充桩补贴提升至800元/千瓦,并首次将充电桩故障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直接刺激了各地建设积极性。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凭借成熟的产业配套和财政支持,持续领跑全国,三省合计贡献了超130万台公共充电桩,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技术迭代正重塑行业格局。华为600kW液冷超充桩量产落地,使单桩10分钟补能500公里成为现实。宁德时代在雄安投用的“光储充”一体站,通过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协同,将充电效率提升至5分钟续航300公里。这些技术突破不仅缓解了“充电焦虑”,还推动充电桩从单一功能向综合能源枢纽进化。2025年7月起强制实施的充电桩核辐射检测模块标准,或将引发新一轮设备升级潮。


在这场基建盛宴中,有色金属行业的隐形价值链逐渐浮出水面。直流快充桩的大规模铺设催生对高导电率材的需求激增,单台480kW超充桩的铜用量是传统设备的3倍以上。液冷技术普及带动合金散热组件需求,宁德时代“光储充”项目中储能系统对关键金属的依赖,凸显了新能源基建与有色金属产业的深度绑定。充电桩建设每提升10个百分点,将拉动铜消费量约2万吨。


区域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同样值得关注。三四线城市私人充电桩增量占比超40%,蔚来“换电联盟”与比亚迪“家充补贴”推动县域覆盖率半年翻倍。农村地区日均充电频次2.3次,折射出下沉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度。这种“毛细血管”网络的扩张,不仅需要更多适配农村电网的交流充电设备,也对稀土永磁材料等核心部件提出差异化需求,为有色金属企业开辟了新的细分赛道。


总结来说,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在政策、技术与市场三重驱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技术迭代推动充电桩从单一功能向综合能源枢纽进化,有色金属行业也因此受益。区域市场中,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推动充电桩建设向更广泛的区域延伸。未来,行业将面临效率与规模的再平衡,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网络互联互通等趋势将重构全产业链生态。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