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清华团队取得重大成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难题被攻克,效率达25.04%

清华团队取得重大成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难题被攻克,效率达25.04%

2025-04-18 09:40:42 来源:索比光伏网
321        0
简介: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有望挑战传统硅基电池。但其商业化面临扩大面积后效率和稳定性下降的难题。清华大学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引入有机小分子BNCl,成功制备出面积12cm²、效率22.81%的模组,小面积单体效率达25.04%,稳定性创新高。BNCl具有调控结晶、缓解缺陷、促进电荷输运三大功能,解决了大面积制备中的关键问题。该研究为钙钛矿电池的实用化和商业化提供了新路径,也为绿色能源转型带来新希望。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正在挑战传统硅基电池的主导地位。但要实现商业化,扩大电池面积的同时保持高效率和稳定性是个难题。清华大学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引入有机小分子BNCl,成功制备出面积12平方厘米、效率22.81%的PSC模组,小面积单体效率达25.04%,稳定性也创历史新高。


实验室中,实现26%以上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并不难,但这些大多是小面积器件。一旦扩大面积,膜层均匀性、界面缺陷、电荷传输等问题就会成倍放大,导致效率和稳定性大幅下降。这就是大面积制备钙钛矿电池的难点所在。


清华大学团队创新性地引入氯取代芳杂多环化合物BNCl,它具有三大核心功能。首先,BNCl可以调控结晶,提高膜层质量。它能与前驱体中的PbI₂和DMSO发生强相互作用,调控钙钛矿晶体的生长路径,促进晶体沿(111)晶面优先取向,提高结晶度和稳定性。


其次,BNCl可以在晶界和界面形成致密覆盖层,有效钝化Pb⁰深能级缺陷,抑制非辐射复合,减少离子迁移。这正是解决长期失效的关键,从而提升器件的稳定性。此外,BNCl还能促进电荷输运,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它在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界面改善能级匹配,提高空穴迁移率,使电流–电压曲线无明显迟滞,光电转换效率稳定。


这项研究采用两步旋涂法,先引入BNCl于PbI₂前驱体,再加入氨盐溶液实现钙钛矿转化,最终构建FTO/SnO₂/钙钛矿/Spiro-OmetaD/Au器件结构。通过调控前驱体膜层形貌和界面工程双重手段,实现了从小面积到大面积的高一致性、高性能制备。


总结来说,清华大学团队的研究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通过引入BNCl这一多功能有机小分子,成功解决了大面积制备中的效率和稳定性问题。这项成果不仅验证了BNCl的多功能性,还展示了材料设计、界面调控和器件集成协同优化的价值,为绿色能源转型带来了更多希望。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