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上,阳光电源在此次峰会上联合鉴衡和清华大学重磅发布了行业首个《BM²T 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这一白皮书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旨在打破数据孤岛,更好地响应电网调度需求,重塑储能安全与效能的新标杆。
当前储能管理技术的痛点
当前,储能管理技术存在诸多问题,46% 的储能安全事故源于电池管理问题。随着电站规模的扩大,传统电池管理方案的局限性愈发明显:
- 数据监测层面:仅依赖电压、电流、温度等基础参数难以预判热失控,过度增加传感器又徒增短路风险。
智能化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阳光电源以电网能量调度需求为导向,借助 AI 大模型,通过电池信号的有效感知、状态的精准知晓和信息的联动可控,实现了全链路技术突破,助力储能系统实现安全、高效、长寿,最大化全生命周期价值。
可感:信号有效,让电站状态“透明化”
阳光电源深入分析电池在正常老化阶段和热失控阶段各信号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电芯“呼吸效应”的深度研究,首次实现了“膨胀力”等多维度、高精度、低延时传感,能够更早预警电池热失控,更精准地感知电芯健康状态。
可知:状态精准,破解算法误差困局
借助电芯 AI 智算大模型,阳光电源通过智能 SOS 预测,让热失控预警准确率高达 99%,显著提升系统安全性。同时,SOH、SOC 等估算精度相比行业提升 2% - 3%,可让 1GWh 电站每年多收益 7.3GWh,延长电池寿命,实现储尽其用。
可控:系统联动,从被动响应到更强构网
通过更精准的可感和可知,阳光电源实现了更强的“可控”能力:行业内首个电站级的 SOC 联动均衡,充分释放每颗电芯潜力,整站放电量提升 5%;同时,通过打造强大稳定的电池系统,首次实现了直流控制与交流并网的精准联动,多级协同管理,可提前 1 小时调整系统状态,实现微秒级同步响应电网调度,源随网动,更强构网。
当前,电池管理技术正从以电池状态监测为主走向主动控制管理,以适应未来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阳光电源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价值创造,此次发布的《BM²T 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依托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领域的深度融合,再度进阶,持续引领行业。未来,阳光电源将继续与产业界、学术界协同合作,立足底层技术创新,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清洁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