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氢能产业的技术革新与规模化扩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逐步展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诸如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致力于国际市场的拓展,其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已成功出口至美国、德国、西班牙等近三十个国家,且出口数量持续攀升。2022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着重强调了氢能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的重要地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家,中国年制氢产量高达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有1200万吨。加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上位居全球之首,因此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方面具备巨大潜力。专家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推动交通、化工、钢铁等减排难度较大的行业实现脱碳的关键途径。目前,全球各国正加速推进大规模氢能示范项目的部署。
中国氢能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将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将有力推动全球氢能应用与清洁能源转型。例如,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并与国外经销商携手合作,深入开拓本地市场,从而推动产品制造的全球化布局。今年3月,该公司成功获得在智利建立先进电解槽生产基地的财政资助。同样,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亦洞察到国外氢能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并于2023年为阿联酋迪拜建设加氢站、提供压缩机等设备,以优质服务助力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该公司预计,本年度海外订单将实现同比翻番,产品出口范围将扩展至英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内展出的一台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电源系统备受瞩目。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正积极与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国外客户就离网式制氢、发电设备服务等相关业务展开洽谈。根据相关规划,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构建起氢能产业体系,形成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氢能应用生态。
届时,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显著提升,为能源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及推广应用。以北京为例,在大兴区,氢能产业的布局正持续加大,目前已有超过200家氢能企业在此落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氢能的应用场景已广泛覆盖省际货运、冷链物流、通勤客运等交通领域。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子豪表示,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旨在将更多优质产品推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