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市场,锂电双雄中创新航(3931.HK)和瑞浦兰钧(0666.HK)的对决备受瞩目。2024年财报披露后,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从市值、创收、国际化、盈利、研发、资本、负债、员工与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对比,揭示了两大巨头在产业寒潮中的竞争态势。
创收与成长速度:中创新航领先,瑞浦兰钧增速更快
在整体创收方面,中创新航处于明显领先地位。2024年,中创新航实现营业收入277.52亿元,是瑞浦兰钧的1.56倍。然而,从成长速度来看,瑞浦兰钧表现更为强劲,其2024年营收增幅为29.30%,远高于中创新航的2.76%。
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大巨头的市场拓展策略出现了明显分化。瑞浦兰钧正在加速进军动力电池领域,其2024年“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增速高达73.84%,而中创新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收入则下降了12.13%。相反,在储能业务上,中创新航2024年收入实现了72.40%的增幅,而瑞浦兰钧仅为3.92%,中创新航在储能领域实现了对瑞浦兰钧的超越。
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中创新航全面领先
盈利能力方面,中创新航远超瑞浦兰钧。2024年,中创新航综合毛利率为15.89%,而瑞浦兰钧仅为4.14%。瑞浦兰钧2024年亏损11.63亿元,而中创新航则盈利6.32亿元。
研发投入方面,中创新航同样占据优势。2024年,中创新航研发投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42.94%,较瑞浦兰钧的7.79亿元(同比下降)高出82.03%。此外,瑞浦兰钧的研发人员数量较2023年下降了34.88%,而中创新航则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国际化拓展:瑞浦兰钧加速海外布局
在国际化拓展方面,瑞浦兰钧表现更为突出。2024年,瑞浦兰钧海外收入为26.63亿元,同比增长153.41%,而中创新航海外收入同比下降1.98%至6.4亿元。瑞浦兰钧已在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地区设立子公司,并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建立生产工厂。2023年至今,瑞浦兰钧已与多家海外巨头签订总规模约40GWh的订单。
中创新航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其葡萄牙项目已获批纳入葡萄牙国家利益项目(PIN),并于2025年一季度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0亿欧元,年产能15GWh。此外,中创新航2024年设立了泰国基地,实施东盟区域产业布局。在市场开拓方面,中创新航为阳光电源沙特7.8GWh储能项目供货,并获得欧洲市场4.4GWh储能电芯订单。
未来规划与产业寒潮
展望未来,两大巨头都有更大的产业野心。瑞浦兰钧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150GWh以上的电池产能,而中创新航则规划到2025年产能超过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
然而,当前的产业与金融环境对两大巨头提出了严峻挑战。2024年,瑞浦兰钧资金净值为12.14亿元,同比下降80.89%;中创新航资金净值为-80.66亿元,同比下降5787.59%,存在明显资金缺口。
产业寒潮的深层原因
产业寒潮的持续冲击反映了当前产业发展与竞争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据24潮产业研究院统计,2022年初至2024年6月,中国动储产业链公布的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项目超700个,总投资预算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规划产能达1000GWh,但实际出货仅300GWh,产能利用率不足35%。全球范围内,2025年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可能超过8000GWh,而需求预测仅为2000GWh左右。
在供需错配的背景下,价格战席卷整个产业链。2025年2月底,方形三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价格分别为0.44元/Wh、0.38元/Wh;280/314Ah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价格分别为0.30元/Wh、0.31元/Wh。赣锋锂电等企业凭借锂资源自供优势,在招标中以极低报价中标,进一步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
未来,全球动储企业将围绕新技术、新产能、新资本等多个维度展开新一轮深度较量。拥有“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先进产能布局与高效执行力、全球化布局与开拓力、财务健康与雄厚资本实力”等能力的企业,或许更具有穿越周期、持续发展壮大的潜力。
在产业寒潮中,中创新航与瑞浦兰钧的对决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竞争态势,也为整个动储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