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变革。钧达股份在最新分析师会议中表示,经过2024年的市场调整,光伏电池环节已逐步摆脱单纯的价格竞争,技术差异化带来的价值提升正在成为行业新趋势。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电池片的技术突破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钧达股份指出,当前N型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正加速替代传统PERC电池,这些技术路线在转换效率、双面率等关键指标上展现出明显优势。以TOPCon为例,其量产效率已突破25%,较PERC电池提升约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相同装机容量下可多发电5%以上。
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也为技术溢价创造了条件。经历2024年的产能出清后,目前光伏电池环节的供需趋于平衡。据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高效电池片的报价较去年四季度上涨约8%,而低效电池的价格涨幅有限,反映出市场对优质产品的认可度提升。
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设备升级成为关键制约因素。新型电池技术对银浆耗量、硅片厚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钧达股份通过优化栅线设计和金属化工艺,将TOPCon电池的银浆耗量控制在130mg/片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同时,公司开发的超薄硅片技术使硅片厚度降至130微米,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
从全球市场来看,欧美等地区对高效组件的需求持续增长。欧盟最新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法案明确要求光伏项目需采用更高效率的组件,这进一步强化了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钧达股份表示,其出口至欧洲市场的高效电池产品占比已提升至总出货量的40%以上。
行业专家指出,未来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PERC产能的逐步退出,拥有先进电池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定价权。同时,BC、
钙钛矿等下一代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快,技术储备将成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钧达股份强调,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电池效率瓶颈和降本技术。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效率达26%的TOPCon电池量产方案,并积极探索叠层电池技术路线,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将更加注重柔性生产能力建设,以快速响应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