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立足全球·系统梳理·多维度参考--《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助力决策升级

立足全球·系统梳理·多维度参考--《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助力决策升级

2025-04-01 10:08:44 来源:中冶有色网
268        0
简介: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已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引擎。截至2025年3月,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7376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约20倍,展现出从规模化扩张向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深刻变革。本报告立足全球视野,系统梳理储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技术路径、政策环境与商业实践,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多维度的决策参考。
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已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引擎。截至2025年3月,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7376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约20倍,展现出从规模化扩张向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深刻变革。本报告立足全球视野,系统梳理储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技术路径、政策环境与商业实践,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多维度的决策参考。

能源转型与储能使命

储能技术通过能量形态的时空转换,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与电网负荷需求间的矛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使储能在调峰调频、削峰填谷、应急备用等场景中成为刚性需求。以离子电池为主导的电化学储能占据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超90%的份额,而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氢储能等长时技术也在工程化应用中加速突破。中国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已形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领军企业,并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上领跑研发。

政策驱动与产业竞合

全球储能产业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强化税收抵免,欧盟以《绿色新政工业计划》推动本土产能建设,而中国通过《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技术攻关与场景拓展方向。国内政策体系以新能源强制配储、电力现货市场改革为核心,推动独立储能电站、用户侧“光储充”等商业模式创新。然而,行业仍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安全标准滞后、国际市场壁垒等挑战,亟需通过技术差异化与生态协同破局。

技术创新与商业突破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中,电池材料创新(如磷酸铁锂、硅基负极)与结构优化(全极耳设计)推动能量密度提升20%,而液流电池凭借本征安全性与超长循环寿命,在电网侧储能中崭露头角。压缩空气储能通过30万千瓦级电站投运,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超95%,度电成本降至0.2元以下。商业模式上,独立储能通过容量租赁与现货市场套利提升收益率,而工商业储能则依托分时电价与需量管理开辟盈利空间。

应用深化与生态构建

从电力系统的“超级充电宝”到建筑领域的“光储直柔”,储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湖南常德百兆瓦级多源融合平台、特来电V2G技术等示范项目,验证了储能在源网荷储一体化中的枢纽价值。与此同时,AI与区块链技术赋能储能系统的智能调度与资产数字化管理,推动行业从设备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转型。

未来十年:迈向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220GW,带动超3万亿元市场规模。技术路线将呈现“锂电高端化、长时多元化”特征:固态电池有望实现规模化装车,重力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完成工程验证,氢储能则在跨季节调峰中发挥独特作用。政策层面,碳足迹核算、电力容量市场、绿证交易等机制完善,将成为释放产业潜力的关键。

本报告以“战略-技术-产业-生态”为逻辑主线,深度解析储能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格局与发展机遇,旨在为政府、企业与投资者提供前瞻性洞察。在能源革命的深水区,储能产业正从辅助支撑转向系统主体,其发展路径将深刻影响全球碳中和进程与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

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

目录一览

第一章 储能概述

第一节 储能概念

一、储能的基本概念

二、储能评价指标

第二节 储能分类

一、机械储能

二、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池等)

三、氢储能

四、光热储能

五、电磁储能

六、二氧化碳储能

第三节 储能应用

一、应用场景

二、技术标准

三、技术比较

第四节 储能产业定位

第五节 储能产业发展意义

第二章 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外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二、国内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储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二、核心挑战

三、破局路径

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

第三章 国外储能政策分析

第一节 美国储能政策分析

一、国家层面政策分析

二、地方层面政策分析

三、其他相关政策分析

第二节 日本储能政策分析

一、国家层面政策框架

二、地方层面政策创新

三、跨领域协同政策

四、国际战略布局

五、政策成效与挑战

第三节 欧洲储能政策分析

一、政策框架与战略目标

二、成员国差异化政策实践:先锋国家与区域协同

二、市场机制与经济激励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四、挑战与风险

五、未来政策趋势

第四节 澳大利亚储能政策分析

一、国家层面政策框架

二、地方层面政策创新

三、其他相关政策协同

四、政策成效与挑战

五、未来政策趋势

第四章 中国储能政策分析

第一节 顶层设计

第二节 电力市场政策

第三节 新能源配储政策

第四节 补贴政策

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

第五章 储能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物理储能产业链

一、抽水蓄能

二、压缩空气

三、重力储能

四、飞轮储能

第二节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

一、锂离子电池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

(二)主要企业

二、全钒液流电池

三、钠离子电池

第三节 氢储能产业链

一、产业链概述

二、主要企业

第四节 光热储能产业链

一、产业链概述

二、主要企业

第六章 储能商业模式及经济性测算

第一节 储能典型商业模式

第二节 储能经济性测算

一、电源侧

二、独立储能

三、用户侧

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

第七章 储能典型应用案例

第一节 电力行业

一、光热技术助力能源电力低碳转型

二、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大型地下高压储气库建造示范

三、新型储能项目示范

四、湖南常德百兆瓦级多源融合储能实验验证平台项目

五、面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六、高温熔盐蓄热储能系统

七、火电机组储能辅助调频促新能源并网降碳

第二节 电动汽车

一、小鹏超级充电港(广州)

二、协鑫常台高速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

三、特来电V2G技术规模化应用商业模式深度解析

第三节 通信行业

一、数智化储能叠光节电案例

二、通信站点源网荷储一体化研究与应用

第四节 建筑行业

一、“光储直柔”办公综合楼碳达峰碳中和案例

第八章 储能产业趋势与展望

第一节 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节 商业模式创新展望

第三节 经济性及规模预测

一、储能经济性

二、储能规模

第四节 发展建议

附件1 国家标准委员会储能相关标准

储能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2025)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