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8日电 缅甸北部地区近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对当地锡矿开采及运输造成影响,国际锡市随即出现波动。与此同时,佤邦地区复工复产计划取得新进展,为市场供需平衡带来转机。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缅甸北部锡矿带附近,虽然主要矿区未受直接破坏,但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仍在评估中。据了解,该地区锡矿主要通过陆路运输至中国云南等地进行加工,地震可能导致部分运输线路中断。
市场人士表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往年雨季期间,该地区就曾因山体滑坡导致
锡精矿运输受阻。目前正值旱季向雨季过渡时期,后续天气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矿区生产和运输效率。
在供应端面临挑战的同时,佤邦地区复工复产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地相关部门近期连续召开工作会议,就曼相矿区复产事宜进行部署。根据最新安排,矿区复产座谈会将于近期举行,这标志着停产近两年的佤邦锡矿有望逐步恢复生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佤邦矿区复产需要经历设备检修、人员调配、手续办理等多个环节。即便顺利推进,从复产到实际产出仍需一定时间。在此期间,全球锡市供应仍将维持偏紧状态。
面对供应端的不确定性,下游冶炼企业正积极调整采购策略。部分企业表示将加大其他地区原料采购力度,同时适当提高库存水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波动。
在消费端,电子焊料、
光伏焊带等主要应用领域需求保持稳定。随着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锡在光伏组件中的用量持续增加。这一趋势使得市场对锡价走势更为敏感,任何供应端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价格波动。
行业专家认为,当前锡市正处于关键转折期。一方面,地震造成的短期扰动需要时间消化;另一方面,佤邦复产带来的供应增量将逐步显现。未来一段时间,锡价走势将取决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博弈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除缅甸外,印尼、秘鲁等主要锡生产国的供应情况同样值得关注。全球锡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需做好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