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隆重举行——百吨级硼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奠基。此举不仅标志着生产基地的正式启动建设,更象征着中国在硼同位素分离技术领域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规模化生产的重大历史性跨越。此番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低温精馏法硼同位素分离技术。该技术成功构建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桥梁,为我国核能安全、医疗健康及国防科技等领域构筑了坚实的“中国芯”基石。
原子能院技术团队历经数载艰苦卓绝的努力,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成功掌握了低温精馏法分离硼同位素的规模化生产技术。这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得以稳定生产出丰度高达70%的富集硼-10产品,填补了国内在高端硼同位素生产领域的空白。
基于这一卓越的技术成果,宜昌基地规划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建设百米级高精度分离装置,预计将于2026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年产能将达百吨级规模。此举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高端硼同位素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显著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硼同位素在多个关键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调节核反应堆运行功率的核心材料,它被誉为核电站的“安全密钥”,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核能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同时,硼同位素也是硼中子癌症治疗的关键原料,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硼同位素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其高效分离技术一直被国外所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项目的成功奠基及未来的投产运营,将彻底打破这一技术瓶颈,为我国核能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项目的投产不仅将为我国核能、医疗和国防科技等领域提供至关重要的原材料,还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动力。它将助力宜昌打造千亿级特种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同时,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将为新材料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提供关键原材料保障,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与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迈向更高水平。
此次百吨级硼同位素生产基地的奠基,是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硼同位素分离技术上实现了从零到一、从实验室研究到规模化生产的历史性跨越,更为我国核能、医疗和国防科技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和投产运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颗璀璨的“中国芯”将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