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能效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能效水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3月17日发布通知,就《点火枪 安全规范》等26项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其中,《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计划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计划由国家标准委提出,委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等。这些单位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影响力,能够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该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及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具体而言,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电量不低于10kWh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和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这意味着,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储能系统中的锂离子电池,都将受到该标准的规范和约束。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八个方面: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和符号、综合能效分级方法、通用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能效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涵盖了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评估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的术语定义到具体的试验方法,从能效分级到计算方法,为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能效评估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依据。
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对锂离子电池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它将推动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提高产品的能效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明确的能效限定值和等级划分,企业将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激励其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
其次,该标准将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用户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用户可以根据能效等级选择更节能、更高效的锂离子电池系统,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这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标准的实施还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通过统一的能效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上产品的良莠不齐,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6项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中,《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计划备受关注。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委提出,委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宁德时代、华为数字能源等。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及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