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科研人员把超低温高比能锂电池安装在无人机上。这标志着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团队研发的这种电池,在极寒环境下表现出色。今年2月,他们在黑龙江漠河进行试验,零下36摄氏度时,六旋翼无人机成功试飞。这种电池未来有望在极地科考、边境巡检等领域大显身手,为多种任务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陈忠伟团队攻克了锂电池在超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的难题。他们通过创新电解液配方和负极材料改性技术,显著拓宽了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如今,这种电池能在零下40摄氏度到5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区间稳定输出功率。这为电池在极寒环境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无人机等设备在低温下也能正常工作。
针对极寒环境下电池“里程缩水”的问题,陈忠伟团队想出了好办法。他们运用自适应热管理技术和低温阻抗优化设计,把电池在零下4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衰减率控制在常温状态的10%以内。这样一来,无人机在极地、高海拔等低温区域执行任务时,就不用再因为续航大幅缩水而频繁返航了,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目前,陈忠伟团队正马不停蹄地进一步优化高比能锂电池的性能。他们希望推动这种电池在更多极端环境装备中得到应用。这不仅是对技术的打磨,更是为了让这种电池能在更多场景下发挥作用,为各种极端环境下的任务提供更可靠的能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