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氨融合是一种将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合成氨技术结合的新能源技术。这种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氢能储运难题和拓展应用场景的关键路径。氢氨融合形成的能源载体可以高效储运,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氨的能量密度高,液化条件温和(-33℃),可以长期储存并跨区域运输。这弥补了氢能储运成本高和安全性低的短板。此外,绿氨还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用于化肥、冶金等领域。例如,宝武集团湛江基地已经实现了氢冶金规模化应用,碳排放降低了78%。
氢氨一体化项目还可以参与电网调峰,例如新疆的GW级氢储能电站年发电量达到8亿千瓦时,成本比锂电池低18%。到2025年,国内绿氨项目的投资规划已经接近万亿元,成为氢能产业化落地的先锋场景。
氢氨融合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支持。国家战略升级,2025年《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明确了绿氢的法律地位。八部门联合发布储能行动方案,提出超前布局氢氨储能,目标是到2027年形成高端化产业体系。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氢氨项目的落地。例如,内蒙古和新疆规划了超过40个绿氢项目,并配套输氢管道和化工园区松绑政策。北京对加氢站的补贴最高可达1000万元,重庆和四川则加速建设“氢走廊”,推动氢氨物流体系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