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湖北配电网技术导则引领“源网荷储”深度融合

湖北配电网技术导则引领“源网荷储”深度融合

2025-03-21 13:18:16 来源:中国电力报
157        0
简介:面对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突破30%、电动汽车年均增速超40%的行业变局,国网湖北经研院发布全国首个适配新型电力系统的《湖北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技术导则》。该导则创新构建“一型四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平台化、透明化和数智化措施,打通了新型配电系统从图纸到现实的落地路径。目前,该标准已在湖北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和恩施土店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等示范区全面应用,显著提升了新能源及分布式电源的就地就近消纳能力,为我国配电网规划迈入“源网荷储”深度融合新阶段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突破30%、电动汽车年均增速超40%,电力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在此背景下,国网湖北经研院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发布全国首个适配新型电力系统的《湖北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技术导则》。这一技术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我国配电网规划提供了明确的路径,也标志着我国配电网正式迈入“源网荷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导则》的核心创新:构建“一型四化”体系


《导则》通过创新构建“一型四化”体系,为新型配电系统的落地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这一体系聚焦标准化、平台化、透明化和数智化,旨在全面提升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水平。


标准化:《导则》制定了配电网典型场景的“一图一表”成套标准化设计方案。这种标准化设计不仅提高了规划的效率,还确保了不同地区配电网建设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平台化:《导则》提出了各类新型主体分层接入、协同互动的技术规范。通过平台化,各类新型主体能够更加高效地接入电网,实现协同互动,提升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透明化:《导则》落实了“一终端”原则,制定了各类新型主体智能终端选型规范。透明化措施确保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升了电网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数智化:《导则》细化了各类场景下的故障隔离恢复策略及主动平衡控制策略。数智化措施通过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提升了电网的自愈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目前,《导则》已在湖北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恩施土店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等示范区全面应用。这些示范区的实践表明,《导则》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新能源及分布式电源的就地就近消纳能力,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接入和消纳中的技术难题。


在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通过实施《导则》,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更加顺畅,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在恩施土店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智能终端的应用使得电网运行更加透明,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农村地区的用电体验得到极大改善。


《导则》的发布和应用,标志着我国配电网规划正式迈入“源网荷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通过标准化、平台化、透明化和数智化的措施,电网能够更好地应对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新型主体的快速发展,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更多地区应用《导则》,我国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将更加科学、高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还将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进程。《导则》的成功实施,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