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出海浪潮。2025年初,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斩获19GWh阿联酋项目和12.5GWh沙特订单,震动全球。截至2025年2月,中国储能企业已拿下全球75%的订单,2024年签约海外订单超150GWh,占全球出货量的90%。然而,在这场“出海大潮”中,既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的辉煌,也有超7万中小企业面临的无序竞争与信任危机。
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和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已成为中国储能出海的中坚力量。宁德时代凭借“电芯+系统”双轮驱动,全球市占率达35%,其美国电芯市占率高达40%-50%。阳光电源通过“本地铁三角团队”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2024年斩获中东7.8GWh、欧洲4GWh订单,成为中国储能系统出货全球榜首。比亚迪则以“CTS电芯直连系统”颠覆行业规则,2025年初拿下沙特12.5GWh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
光伏企业凭借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天然优势,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天合光能、阿特斯和晶科能源等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技术优势,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天合光能2024年储能业务出货量突破10GWh,海外营收占比超50%。阿特斯2024年储能业务出货量达6.5GWh,同比增长505.28%,预计2025年进一步攀升至11-13GWh。
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超90%,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中创新航等企业稳步走向海外。亿纬锂能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5.73GWh,同比增长115.57%,跃居全球第二。海辰储能自2019年成立以来,仅用五年便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中创新航凭借314Ah储能电芯量产优势,进入全球多家机构的Tier1名单。
科陆电子、南都电源和华自科技等企业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海外突破。科陆电子在巴西中标百兆瓦级储能项目,采用“建设-运营-转让”模式规避电网接入难题。南都电源在德国建立退役电池回收中心,通过“以旧换新”模式绑定客户,2024年海外回收业务毛利率达45%。华自科技聚焦东南亚岛国微电网项目,2024年交付50+个离网储能系统,提供“油改电”过渡方案。
亿兰科、思格新能源、派能科技等中小企业通过本地化服务和产品创新,抓住“缝隙市场”机会。亿兰科与泰国Engiga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出“中压无缝保电系统”,解决非洲矿区停电风险。思格新能源主攻欧洲及东南亚户储市场,推出全球首款可堆叠式光储充一体机。派能科技在北美、欧洲设立实体公司,推出Force-H3X家储、Powercube-M7工商业储能等新品。
尽管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激烈竞争和多重挑战。特斯拉、LG新能源等国际巨头在品牌和技术方面占据优势,欧美、日韩等地的本土储能企业也在快速崛起。此外,贸易壁垒、技术标准差异、文化差异等问题也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
未来,中国储能企业需持续强化本地化运营与合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本土化战略和多元化布局,巩固优势。在全球储能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技术和服务,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以应对国际巨头的竞争,推动全球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