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北地区三个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相继进入规划或启动阶段,总规模达6.65GWh,标志着该地区在新型储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项目包括黑龙江省吉能宝清350MW/1750MWh项目、吉能开原350MW/1750MWh项目以及深能西乌珠穆沁旗3×350MW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仅将提升区域储能能力,还将为全国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黑龙江省吉能宝清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级示范项目EPC+F(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附加融资支持)模式的中标候选人已公示。其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以1.433元/Wh的单价预中标,报价250693.29万元。该项目由国家电投投资开发,规划建设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配套6MW/1.5MWh飞轮储能,压缩时长7小时,发电时长5小时。项目计划于2024年11月开工,2025年底投产,2026年5月前达产。
吉能开原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发布EPC+F总承包招标公告。该项目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规划建设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配套5MW/0.0415MWh飞轮储能和3MW/6MWh电池储能,用于电网调频和调峰。招标范围涵盖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及调试等全过程。计划工期为2025年3月至2027年4月,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26日。
深能西乌珠穆沁旗3×3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招标公告。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12月建成投产三台套350MW/1050MWh新型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机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场地地质及设施摸查、接入方式及消纳情况分析、节点交易电价论证等,旨在为项目提供全面的可行性分析。
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仅是东北地区储能技术发展的关键一步,也反映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加速布局。与传统储能技术相比,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等优势,尤其适合大规模电网调峰调频场景。然而,该技术仍面临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挑战。例如,吉能宝清项目采用的EPC+F模式,通过引入融资支持,为项目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从区域布局来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储能项目的推进将有效提升电网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同时,随着项目的实施,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等领域。深能西乌珠穆沁旗项目的可研招标则进一步体现了项目前期规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电力市场交易场景和接入消纳方面的深入分析,将为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成熟且具有潜力的技术,正在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东北地区的这三个项目不仅将为区域电网提供重要支撑,也将为全国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