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这一方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退役后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2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0万吨。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
方案提出,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堵点卡点。具体措施包括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通过建立统一的追溯平台,确保每一块电池的流向清晰可控,杜绝非法拆解和二次污染。此外,方案还强调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回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标准制定方面,方案提出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绿色设计标准将推动电池生产企业从源头优化产品结构,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回收难度;碳足迹核算标准则有助于量化电池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业内专家表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不仅关乎资源循环利用,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回收退役电池中的
锂、
钴、
镍等
稀有金属,可以有效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降低产业链碳排放。同时,规范的回收体系还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例如,某头部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自建回收网络,实现了退役电池的高效回收与梯次利用;某科技公司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电池拆解自动化设备,大幅提升了回收效率。这些探索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方案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未来,随着行动方案的逐步落实,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将更加完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我国有望在全球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为全球绿色经济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的来说,此次国常会通过的行动方案,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全链条管理、数字化监测、法治化规范和标准化引领,我国将构建起高效、安全、绿色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