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硅碳负极市场前景广阔,但技术与成本挑战仍存

硅碳负极市场前景广阔,但技术与成本挑战仍存

2025-02-23 20:21:55 来源:真锂研究
145        0
简介:近年来,硅碳负极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贝特瑞、璞泰来等企业纷纷加大布局,推动技术突破。然而,硅碳负极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正极材料匹配、成本高昂等挑战。尽管市场对其寄予厚望,但大规模应用仍需时日。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硅碳负极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贝特瑞、璞泰来等负极大厂纷纷押宝硅碳负极,推动其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技术突破与市场期待

2024年以来,硅碳负极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贝特瑞在新型气相沉积法(CVD)硅碳产品领域已获得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的认可,预计2025年实现批量供应。璞泰来也表示,其硅碳负极产品已小批量供应下游消费电子客户,中试产能供不应求。通过CVD技术,硅碳负极的克容量可达1800mAh/g,是人造石墨的5-6倍。

然而,尽管技术取得突破,市场对硅碳负极的期待可能过于乐观。一方面,硅碳负极的能量密度虽然显著提升,但正极材料的性能却难以匹配。目前高镍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仍远低于硅碳负极,这限制了硅碳负极在实际应用中的整体性能提升。另一方面,硅碳负极的成本问题成为其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障碍。璞泰来测算,硅碳负极的价格在10万-20万元/吨之间,远高于人造石墨的2万-3万元/吨。

成本与市场挑战

硅碳负极的高成本主要源于其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工艺。CVD法生产的硅碳负极需要使用多孔碳和硅烷,仅这两种材料的成本就高达6万-8.6万元/吨。即使实现量产,其成本也难以低于10万元/吨。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使用硅碳负极带来的成本增加远高于性能提升带来的溢价,这使得市场对其接受度有限。

此外,硅碳负极在固态电池、eVOLT等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尝试阶段,商业化应用尚未成熟。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现实需求不足,难以支撑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

硅碳负极技术的突破为其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正极材料匹配、成本高昂等问题仍需解决。尽管贝特瑞、璞泰来等企业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硅碳负极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硅碳负极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但在此之前,行业仍需谨慎对待市场预期。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