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10个新能源项目在多地开工复工。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超130亿千瓦时,每年能节约标煤4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其中,金桥和林火力发电灵活性改造配套消纳新能源48万千瓦风电项目也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的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为未来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现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国家第一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如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等,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建成后,可实现年平均光伏发电量9.75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20吨,对环保意义重大。
华能北方公司苏记沙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也备受关注。作为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9.6亿度。每年能节约标煤89.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8.4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68.2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3万吨。这不仅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当日集中开复工的10个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达720万千瓦。除了上述项目,还有其他多个项目同步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内蒙古的能源结构,提升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推动内蒙古向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能源结构调整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2024年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达600亿千瓦时。此次新能源项目的集中开复工,不仅是对能源供应的有力补充,更是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的体现。未来,内蒙古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