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发布,标志着陕西省在电力需求侧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指引。
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紧密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该机制将遵循“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经济手段,进一步提升经济激励水平,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在推动调节能力建设方面,文件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空调负荷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这些主体的广泛参与,不仅能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能为电力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文件还着重指出,要支持各类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整合优化可调节负荷、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等需求侧资源。通过以负荷聚合商或虚拟电厂等形式参与需求响应,创新用电服务模式,培育用电服务新业态,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文件提出要科学规划布局充电站(桩),并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及(近)零能耗建筑。通过改变生活用能方式、交通用能方式、动力用能方式等,逐步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进一步满足电动汽车、微电网、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交互式多元主体的友好接入需求。
与此同时,文件还强调要重点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微电网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体系,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这一细则的发布,不仅是陕西省在电力需求侧管理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将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电力市场改革和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