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征程中,新型储能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新型储能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更是抢占国际能源战略制高点的关键领域。中共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而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也强调,要巩固提升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推动多能互补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近年来,云南省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尤其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全国锂离子电池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且在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人员密集区、特殊场景和大型储能等应用需求。与此同时,铅炭电池作为一种电容型铅酸电池,凭借其长时储能和高安全性两大优势,展现出巨大潜力。云南省丰富的铝、铅等有色金属资源为发展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产业的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云南绿色能源优势、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技术是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与传统储能技术相比,该技术在铅用量上减少了30%,节能效果超过5%,电池循环寿命可达4000次以上,恒流放电时长超过10小时,充放电效率高于92%。这些性能指标不仅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季节不均衡性问题,还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该电池单体容量大(2V/3000Ah和2V/5000Ah),组群数量少,无需冷却系统,极大地简化了电池系统的管理、监测和维护流程,降低了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云南省发展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具备四大显著优势:
首先,技术先进性是核心竞争力。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创新性不仅体现在性能提升上,更在于其对传统储能技术的突破与优化。该技术通过减少铅用量和降低能耗,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为储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其次,产业链完整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云南省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尤其是铅、铝等金属的储量优势,为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铅储量位居全国首位(占比17%),为铅炭储能产业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充足保障。在省内构建完整的铝基铅炭长时储能产业链,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强省建设,还能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形成“三大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包括铅炭电池在内的多种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8月22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也强调,要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铅炭电池等产品,扩大其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这些政策文件明确将铅炭储能技术列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为云南省发展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市场机遇。
最后,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工商业用户的用电负荷、用电成本和用电量不断增加,限电保生产压力、峰谷价差拉大以及时段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用户侧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储能产业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将达到近万亿规模。铝基铅炭长时储能技术凭借其成熟度高、性能优异和全球通用性等特点,不仅有望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能拓展至南亚、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布局。
综上所述,云南省发展高安全、低成本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不仅优势明显,且时机成熟。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将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纳入《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打造“绿色能源牌”和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全省新型储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各州市的资源禀赋和能源布局,合理配置新能源储能需求,有序推进政策落地和示范项目建设,避免盲目跟风和无序发展,确保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聚焦新型储能产业的关键共性问题,筹划建设“国家级绿色能源储能技术创新中心”,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的国家及国际标准,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云南绿色能源储能产业生态链。
第三,建设绿色能源大通道,拓展国际市场。东南亚国家因电力短缺和研发技术受限,储能市场正在加速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市场。云南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储能电池产业合作,大力发展“绿色硅+光伏组件+储能”一体化技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领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支撑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构建云南经济发展新引擎。
通过以上措施,云南省有望在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同时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云南在全国乃至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