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构网型储能技术成市场竞争新焦点,金风科技引领行业发展

构网型储能技术成市场竞争新焦点,金风科技引领行业发展

2025-02-15 16:59:00 来源:金风科技
351        0
简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我国电力系统正向“双高”新型电力系统转变,电网运行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构网型储能技术凭借其自主设定电压参数、稳定输出电压与频率的能力,成为应对超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挑战、增强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金风科技作为行业“老兵”,在构网型储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其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以同步发电机为主体的系统向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的“双高”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对电网的稳定性、电力平衡和备用支撑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挑战与机遇

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首次超过14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新能源发电量合计达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风光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运行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区域的电网逐步显现从强到弱的电网特征。

金风零碳智慧储能事业部副总工程师乔元指出,当部分地区新能源接入比例接近30%-40%时,电网将呈现弱电网特征,此时传统的跟网型技术短板将凸显,电力电量平衡难度飙升,电压、频率调节复杂度提高,系统转动惯量降低,抗扰动能力减弱。

构网型储能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相比之下,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电压源,能够自主设定电压参数,输出稳定的电压与频率,既可并网也可离网运行,为电力供应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优化电网潮流分布、改善故障穿越能力和提供阻尼特性等多种手段,从不同方面增强电网的稳定性,解决短路比低的问题。

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距离负荷中心较远,需要长距离输电。为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下电力供给的安全稳定,澳大利亚提出大力发展构网型技术。在国内,新疆达坂城构网型储能项目应用了金风零碳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不仅满足了新疆高低温、高风沙环境,还能为系统提供惯量和短路容量,具备300%额定电流10秒短时过载,为电网提供了持续且可靠的支撑。

政策支持与市场布局

随着构网型储能需求日益凸显,国家和地方层面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其发展。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计划到2025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其中包括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技术示范。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三部门共同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

在政策支持下,构网型储能市场需求渐起,企业纷纷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国内已经完成2.3GW/7.6GWh构网型储能项目招标。南瑞继保、华为、金风零碳、阳光电源、远景储能等多家企业在构网型储能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成功落地了相关项目。

未来展望与行业标准

乔元表示,面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各种挑战,构网型技术是重要的应对手段。然而,业内暂未对“构网型储能”的内涵做出明确定义,具体性能指标也未形成统一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内功,结合市场需求深入实践,并以完备的技术产品迎接挑战。他强调,未来还需出台国家或行业的统一标准,以此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规范市场竞争,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向“双高”新型电力系统转变,构网型储能技术凭借其自主设定电压参数、稳定输出电压与频率的能力,成为应对超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挑战、增强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金风科技作为行业“老兵”,在构网型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未来,随着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释放,构网型储能技术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河南 - 郑州
2025年07月11日 ~ 13日
河南 - 洛阳
2025年07月16日 ~ 18日
山西 - 太原
2025年07月16日 ~ 18日
河南 - 洛阳
2025年07月17日 ~ 19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