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用,助力能源转型与电网优化

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用,助力能源转型与电网优化

2025-02-14 14:53:36 来源:国家电网报
285        0
简介:2025年2月6日,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在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正式投用。该项目由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建设,构建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高效能源利用模式,成为上海首座可将光伏发电多余电量储存并输入电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的投运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电网削峰填谷提供了重要支持,标志着上海在能源转型和车网互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优化电网运行成为关键问题。2025年2月6日,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在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正式投用,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项目概况与技术创新

该项目由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建设,位于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内。在原有22个充电桩的基础上,项目新建了峰值功率40千瓦的光伏雨棚2座,并配备了1台储能容量104千瓦时、充电功率60千瓦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及1台车网互动(V2G)充电桩。站内充储放设备均由微网能源管理系统统一控制,可同时接入公用配网线路及站内光伏发电设备。

“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的投运,实现了光伏发电的高效利用。测算结果显示,三汇路充电站2025年光伏发电量预计可达3万千瓦时,将减少碳排放量约2000吨。新增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可通过整流逆变一体柜实现所储电量上网,服务电网削峰;在充电负荷低谷时段又可以储存光伏发电富余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消纳97%以上的站内光伏发电量。

需求响应与电网优化

“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运后,三汇路充电站还具备了参与上海市需求响应的能力。微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了站内充电桩、储能、光伏负荷、电量及充电桩使用情况数据,具备“指挥中枢”的作用。需要进行需求响应时,微网能源管理系统会主动调整用电策略,降低充电桩输出功率,并通过人为操作系统控制V2G充电桩和智能移动储充车开启放电模式。在该系统支持下,全站最大削峰能力可达400千瓦。

这一功能不仅提升了充电站的智能化水平,还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车网互动(V2G)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以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充电,在高峰时段放电,实现削峰填谷,优化电网负荷曲线。

项目建设与运营

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南供电公司通过控制施工范围、分期施工和加强车位管理等方式,在保证施工安全零事故的前提下实现施工期间站内充电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车主充电不受影响。项目改造后,该充电站预计每年将服务超12万车次,充电量可达250万千瓦时。

项目的成功投用,不仅提升了充电站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了更便捷、更环保的充电体验。同时,通过智能移动储充车和V2G充电桩的应用,充电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的投用,标志着上海在能源转型和车网互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和放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网的优化运行。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推广和应用,上海有望在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宝贵经验。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