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5年,合肥将重点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三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能级,并力争使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行列。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合肥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合肥设定了雄心勃勃的产业规模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突破。具体目标如下:
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规模突破5000亿元,彰显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实力,体现其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0亿元,进一步巩固合肥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先进光储产业集群:力争突破2000亿元规模,为合肥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智能家电(家居)产业:保持稳定发展,产业规模稳定在千亿元以上,继续为合肥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目标不仅展现了合肥在新兴产业领域的雄心壮志,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合肥市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合肥市政府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未来,合肥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合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不仅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国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和有力的措施保障,合肥有望在2025年实现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突破,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贡献更多“合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