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广西北海兆瓦级离网型AEM水电解制氢及交能融合示范项目正式获得备案批准,标志着三峡集团在绿色氢气生产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由三峡新能源天峨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旨在通过先进的AEM(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打造一个兆瓦级的离网型制氢示范项目,为未来大规模绿氢生产提供技术验证和实践经验。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
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逐渐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氢,即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因其生产过程几乎不产生碳排放,被视为未来氢能发展的核心方向。三峡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
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此次获批的兆瓦级AEM制氢项目,正是其在氢能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
广西北海兆瓦级离网型AEM水电解制氢项目不仅将为当地提供清洁的氢气资源,还将推动区域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此外,该项目还将为交能融合(交通与能源融合)提供示范,探索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区域交通的绿色转型。
AEM水电解技术的优势
AEM水电解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电解水
制氢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质子交换膜(PEM)和碱性电解水技术,AEM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高效电解:AEM技术能够在较低的电压下实现高效的电解过程,显著提高电解效率,降低制氢成本。
材料优势:AEM技术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能够在更广泛的pH值范围内工作,适应不同的电解液环境。
快速响应:AEM电解槽能够快速响应负荷变化,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确保氢气生产的稳定性。
环境友好:AEM技术使用的电解液通常为无毒、无腐蚀性的碱性溶液,对环境更加友好,减少了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离网型制氢模式的创新
广西北海兆瓦级离网型AEM水电解制氢项目采用了离网型制氢模式,这意味着该项目将独立于传统电网运行,直接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进行电解水制氢。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增强了项目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离网型制氢模式为未来大规模绿氢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峡新能源天峨发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建设和运营。项目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届时将为广西北海地区提供稳定的绿氢供应。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三峡集团在氢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绿氢生产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广西北海兆瓦级离网型AEM水电解制氢项目的获批,不仅是三峡集团在氢能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中国
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绿氢有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未来,三峡集团将继续加大在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探索更多创新的制氢模式和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三峡集团将为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