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电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安全的关键。2025年1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旨在通过资助创新性电池项目,突破传统电池体系的瓶颈,推动我国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创新发展。
该研究计划聚焦于电池体系的能量与物质可控输运规律,鼓励科研团队突破传统电池理论和技术限制,探索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计划涵盖量子
储能、固态储能、极端环境储能等前沿方向,旨在通过资助项目推动电池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根据指南,2025年度的资助研究方向分为三大类: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和集成项目。其中,培育项目将资助探索性强、选题新颖的研究,鼓励提出超越传统电池体系的原创性概念,如量子储能电池、相变储能电池等。重点支持项目则聚焦于解决现有电池体系中的共性科学问题,推动高比能、高安全
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集成项目则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产业需求,推动
动力电池新体系的开发,实现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显著提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重点支持项目中提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要实现高于600Wh/kg和循环寿命大于1500周的性能突破,而集成项目则要求实现电池能量密度高于700Wh/kg、循环寿命大于200周和工作温域−50°C至+60°C的性能突破。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我国在电池技术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推动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此外,项目申报要求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以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和协同创新。通过这些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希望吸引更多的科研力量参与到电池技术的创新研究中,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为我国电池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资助量子储能、固态储能等前沿方向的研究项目,该计划将推动我国在电池技术领域的突破,助力“双碳”战略的实施。科研团队被鼓励提出原创性电池概念和颠覆性储能体系,以应对现有电池体系的瓶颈问题。这一计划的实施有望为我国在全球电池科技领域带来引领性的变革,推动能源科技的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