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浪潮中,再生铝作为绿色环保材料,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我国“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再生铝的应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进口需求也随之不断攀升。然而,再生铝进口清关流程较为复杂,了解其中的政策和实操要点至关重要。
2024 年 10 月 21 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更新发布公告,对再生铝进口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首先是原料归类细化,此前统一归类为“铸造
铝合金原料”的可进口再生铝,如今细分为“纯铝原料”“变形铝合金原料”及“铸造铝合金原料”三类。以变形铝合金为例,它通过热加工或冷加工进行塑性变形生产产品,不同系列有独特加工特性和应用领域,单独归类能让企业更精准选择适配原料。
进口限制方面也有所放宽。符合要求的再生铝原料不再属于固体废物,这为行业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规定铜和铝不能混装,且同一金属项目下不同类别原料也不能散装混合,但可分别独立包装同一批进口。此外,新增了进口申报 HS 编码,为进口申报提供了清晰分类指引。
检验要求同样有显著变化。新规采用感官检验作为初步判断,海关人员通过目视等方式查看货物表观特征等。对于不明确是否符合标准的货物,再依据相关标准深入检测。若外观无明显异常且初步判断符合标准,可能免去实验室检测流程,加快通关速度。
可进口的再生铝主要有纯铝原料、变形铝合金原料和铸造铝合金原料三类。纯铝原料铝质量分数≥99%,进口形式有再生
铝锭或散装铝,来源广泛。进口报关需注明详细信息,检测重点包括放射性污染等,对金属总含量和铝成分有严格要求。
变形铝合金主要通过塑性变形生产产品,进口以铝锭与散装铝为主,但易携带杂质,现行要求不允许携带非铝合金类物质。其原料来源丰富,对铝及铝合金实物含量和夹杂物含量有规定。
铸造铝合金通过浇铸或压铸生产铸件产品,通常以铝锭、铝块、铝屑为形态。来源包括铝活塞等,进口检测对金属总含量、铝及铝合金含量和夹杂物含量有明确标准。
再生铝进口清关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单证准备、报关与查验、税费缴纳和后续监管。前期要了解政策法规,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发货前最好进行铝含量检测。单证准备需备齐合同、发票、装箱单等关键单证。报关时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海关会审核单证并查验货物。税费依据完税价格和适用税率计算,进口商需按时缴纳。提货后还需接受后续监管,确保合法合规使用。
为帮助企业更好应对进口清关,这里分享一个成功案例。某铝制品加工企业从马来西亚进口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提前研究政策,与供应商沟通确保原料达标,准备齐全准确单证。货物到港后积极配合海关查验,最终顺利放行投入生产。
同时,针对常见问题也进行了解答。避免再生铝被误判为固体废物,要确保成分达标、外观正常并提前做好质量检测。检测铝含量需根据不同原料类型,委托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海关对包装有标牌信息要求,规格尽量统一。油漆、油渍会影响海关理化
分析检测,进口前应确保表面清洁。
总之,在再生铝进口政策不断调整的背景下,企业只有充分了解政策红利和实操要点,才能在进口清关过程中少走弯路,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