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有色金属市场表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态势,多数品种累库幅度不及预期,且板块整体相对平稳,与去年节前普遍下跌形成反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背后存在诸多因素。
宏观层面的积极变化对有色金属市场影响显著。今年1月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经济数据回暖,GDP增长目标达成,外贸数据强劲。同时,国内相关部门释放降准降息等利好信号,市场对特朗普政策冲击的担忧缓解,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这些因素共同激发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推升了节前有色金属价格。
节前有色金属市场累库相对滞后。按惯例,春节假期有色金属上游生产不停,下游加工企业停工,会出现季节性累库。但今年春节前,铜、铝等金属累库明显滞后。如铜节前一周仍未见明显累库,铝累库量远低于往年。这主要是因为下游需求从去年四季度延续至节前,部分是为规避美国关税风险,部分得益于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支持。
节后下游开工预期存在分化。今年有色金属下游生产节奏有所变化,放假时点后延、时长缩短,原料储备也相对后延。节前下游企业因绝对价格偏低而逢低备货,抢出口等因素使订单量略胜往年。不过,节后需求预期仍偏保守,从在手订单看,2025年订单或进一步下降,企业观望情绪浓。
市场供求预期不确定性较大。炼厂端,铜冶炼加工费低,消费前景受多种因素影响;物流方面,节后到货将更明显,但累库曲线难以预估。不过,市场对国内宏观政策期许较高,预计多数金属加工企业开工率将快速回升,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但部分金属供给端存在限制,如铜矿、铝冶炼产能、废电瓶等供应问题,而锌精矿供应趋于宽松,镍市场仍供应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