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中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储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型经营主体的概念和范围,包括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储能等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以及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和智能微电网等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
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政策的出台,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基础,特别是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积极推动虚拟电厂的建设。
虚拟电厂的核心在于“通信”和“聚合”,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能源资源的聚合和协调优化。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增加了电能市场的参与者,更展现出未来电力经济的新生态。
在技术层面,虚拟电厂能够快速响应电网调度指令,通过调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等,从而获得补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虚拟电厂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
在市场层面,虚拟电厂主要交易品种是电力需求响应,电力用户、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储能运营商均可参与需求侧响应。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发展,虚拟电厂可参与的交易品种将逐步增多。
天合光能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立足多样化场景洞察用户需求,挖掘用能痛点,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创新实现光储新能源健康发展。天合光能的虚拟电厂项目在日本实现并网交付,展示了其在储能领域的技术深耕和创新力。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在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预计到2030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虚拟电厂不仅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能够促进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能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电厂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