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海上能源新突破:中广核启动孤网海水直接制氢海上试验

海上能源新突破:中广核启动孤网海水直接制氢海上试验

2024-12-23 12:37:06 来源:新华财经
405        0
简介:中广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可再生能源孤网海水直接制氢系统在汕尾海上综合实验平台完成安装并启动海上试验,这标志着该实验平台科研功能的正式启用。该系统利用风电、光伏发电作为电源,通过集成在集装箱内的模块,包括供电、制氢电解槽、气体后处理和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高紧凑度、远程控制和高安全性的海水制氢。系统采用高选择性、高活性、耐腐蚀电极材料,每标准立方米制氢电耗仅为4.3千瓦时,能适应可再生能源电源的宽幅波动。

近日,中广核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汕尾海上实验平台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成功安装了一套全新的制氢系统,并且已经开始了海上试验。这不仅意味着汕尾实验平台的科研功能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我们在绿色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个制氢系统是中广核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合作成果,他们利用汕尾实验平台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作为能源,直接从海水中制取氢气。这个平台在今年九月已经开始运行,配备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设备,实现了能源的独立运行。


中广核的制氢系统非常先进,它包括了供电、电解槽、气体处理和数字化控制等多个模块,全部集成在一个集装箱内。这样的设计不仅节省空间,还便于远程控制,并且安全性高。


冯茹鸣主任提到,这个系统能够利用汕尾实验平台的能源,直接在海上制氢,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沿海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并且推动氢能源的发展。未来,我们还计划通过储氢、合成甲醇和氨等技术,进一步拓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研发负责人王睿强调,他们的系统使用了高选择性、高活性、耐腐蚀的电极材料,可以直接利用海水进行高效的电解制氢。每立方米氢气的生产电耗仅为4.3千瓦时,而且系统还能适应能源供应的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海水制氢和海上氢储运技术是中国科协今年列为十大工程技术难题之一。中广核已经发布了《广东省海上综合能源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国内首个海上综合能源岛创新平台的启动,将为海上能源岛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可以说,中广核的制氢系统在汕尾实验平台的成功启动,不仅展示了中广核在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我国深远海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的成功,将推动中广核向绿色能源转型,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