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内绿色电力交易指南的发布,标志着重庆市在绿色能源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指南,绿色电力交易的主体包括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等。初期参与的发电企业需具备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进入商业运营、具备核发绿色电力证书等相关资质,并满足电网运行条件的平价风、光发电企业可自愿参与。
市内绿电交易与市内中长期交易同步开市,批发侧按常规交易和分时段交易两个序列组织,用户侧参与模式与煤电中长期交易一致。这一安排有助于提高绿色电力的市场流动性,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
新能源发电企业绿电合同电量与实际上网电量的偏差在一定范围(暂定±10%)时,遵循市内中长期偏差结算原则;超过该范围时,超发电量按燃煤基准电价结算,少发电量按自身对应时段绿电合同价格结算。这一灵活的偏差结算原则有助于平衡市场供需,降低交易风险。
新能源发电企业同时签订常规和分时段合同,实际上网电量按合同各段电量占比分劈。这种合同分配原则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电力生产和消费,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绿色电力交易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绿色电力消费,还能促进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化机制,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引导能源系统的生产消费方式发生根本变革。此外,绿色电力交易也是构建清洁低碳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可以完善
储能和调峰成本的市场化分担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绿电发电企业和用户。
2025年重庆市绿色电力交易指南的发布,为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通过明确交易主体、交易模式和结算原则,该指南将促进绿色电力消费,推动新能源发展,并实现多类型市场机制的衔接融合,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