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柯海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非晶材料团队负责人。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特聘人才,2019年全职加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长期围绕非晶合金新材料研发、非晶合金材料的原子制造与序调控以及应用基础开展研究工作。
陈继强,副教授,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铝合金焊丝开发,铝合金焊接与增材制造;
闫崇,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2023年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研究面向锂电池在极速快充、高温、高压、低温等极端条件下的应用需求,开展电极/电解质材料及界面的快充/快放理论、补锂机制及极端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共性技术开发,拓展电芯设计及应用的新原理与新技术。
王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及构件疲劳性能评价、优化及疲劳损伤机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J. Mater. Sci. Technol.、Mater. Sci. Eng. A、Inter. J. Fatigue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5项,授权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拥有12年铝合金研发经验,曾领导团队开发的铝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C919大型客机的机翼长桁。 主导及参与超过10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已在JMST、MC、MSEA、JAC等国际期刊上发表20余篇SCI论文。申请专利超过100项,其中65项已获授权,多项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参与制定10余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现任《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轻金属》及《中国有色冶金》期刊的编委,同时担任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联盟的青年专家。
标题:殷福星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