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北京市交通与能源用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汽车用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汽车用钢研发与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0项。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导。博士毕业于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浦江人才。 主要从事氢致变色功能薄膜及器件、搅拌摩擦焊接及增材、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章晓波,教授,硕导。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学者。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担任《Metals》编委,《JMA》《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青年编委。
靳千千,博士,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曾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留金属研究所工作。2020年5月受聘于广西科技大学,负责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安装、调试和应用开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8)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022)各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
重庆大学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英国特许工程师。 长期从事车辆/航空领域轻量化铸造技术开发工作,于海外主持研发项目十余项,累计经费5000余万人民币,主持开发业内多个知名产品,其中包括特斯拉Model Y一体化前底舱的砂型原型铸件、梅赛德斯F1车队冠军车型缸盖等。回国后负责镁合金一体化压铸件的工艺及模具改进工作。
标题:冯志鑫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