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供职于苏州大学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异质金属增材制造组织性能调控、金属材料析出相变机理,近5年在金属学报、MSEA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入选江苏省卓博计划,主持多项省部级基金,并以参与单位负责人身份获批国自然联合重点1项、省重点研发1项。
乔媛媛,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芯片封装互连材料理论及技术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cta Mater.、Mater. D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EI国际会议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多次在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曾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博士论文被评为“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李坤,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智能增材制造实验室(HπAM)主任,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激光及电弧增材制造、智能3D净成形研究,长期专注于高性能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的“材料设计-相变调控-性能优化-智能加工”四位一体化智能制造。
杜华云,博士,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材料的综合利用、特种金属材料开发、先进材料设计与加工、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等研发工作。作为主要参加人员、课题或子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横向科研攻关项目10余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2012年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山西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金属材料技术联合体主任委员。
刘亚运,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加工与焊接、难加工材料超精密加工等,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7篇,授权发明7项;出版 “十四五”国家级高等教育战略新兴领域教材1本;相关成果获得厅局级奖励4项。
标题:乔及森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