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李国坤,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材料与异种材料钎焊界面组织调控与连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其他作者参与发表SCI论文三篇,曾获校一等奖学金。
王磊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中国焊接学会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焊接学报》青年编委。2018年6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期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培养1年,在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年。主要从事激光焊接与再制造等研究,承担国家重要飞行器的预研工作。
吴影,西南交通大学助理教授,材料加工系主任。面向铁路与核电重大需求,聚焦于激光增材制造、超快激光薄涂层制备和微纳加工的先进激光成型,围绕激光与物质交互作用、材料表/界面形性协同调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作为骨干研究人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钟素娟,研究员,博导,现任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原学者和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专注先进焊接技术和关键焊接材料研发,主持、参与完成863、重点研发、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一等奖11项;起草国标5项、团标26项;发表SCI/EI论文132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3件,外国专利6件。
何欢,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异种金属连接,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标题:芦笙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