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金属会议 > 会议嘉宾

有色金属会议嘉宾

陈娟有色金属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 博导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从事氢致变色功能薄膜及器件、搅拌摩擦焊接及增材、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导。博士毕业于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浦江人才。 主要从事氢致变色功能薄膜及器件、搅拌摩擦焊接及增材、镁材料组织性能 [查看详情]
陈继强有色金属专家
江西理工大学
副所长 / 副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铝合金焊丝开发,铝合金焊接与增材制造;
  ​陈继强,副教授,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铝合金焊丝开发,铝合金焊接与增材制造; [查看详情]
陈存广有色金属专家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副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致力于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粉末冶金制备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陈存广,工学博士,副教授,致力于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粉末冶金制备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部分成果已在工业生产上获得应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其 [查看详情]
曾卓然有色金属专家
湖南大学
教授 / 正高级
研究及擅长领域
针对镁合金强塑性低、耐蚀差难题,基于晶界工程实现镁合金强塑性及耐蚀性提升。
  ​曾卓然。现为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固定成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入选第18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查看详情]
曾迎有色金属专家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副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从事轻合金室/高温强韧化技术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重庆大学博士 (师从蒋斌教授),《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金属学报》及《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等杂志青年编委。主要从事轻合金室/高温强韧化 [查看详情]
白鑫有色金属专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及擅长领域
低成本、高效率的疲劳可靠性方法。
  白鑫,博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疲劳可靠性方法。担任机械可靠性委员,航天三网结构、强度和可靠性专业委员,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主持 [查看详情]
李金许有色金属专家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的氢脆、应力腐蚀及失效分析。
  李金许,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的氢脆、应力腐蚀及失效分析。现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编委。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数十项。 [查看详情]
姚志浩有色金属专家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高温合金设计、优化及模拟计算等。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高温合金设计、优化及模拟计算等。致力于国家重大装备用高温合金涡轮盘等关键热端部件及超大功率燃机用涡轮盘的国产化研制等工作,作为 [查看详情]
朱子翼有色金属专家
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朱子翼,2013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专业,2015年至今为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查看详情]
马志华有色金属专家
万基控股集团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研究及擅长领域
从事电解铝生产。
  马志华,万基控股集团石墨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电解铝高级技师,历任万基铝业电解工区班长、区长;电解车间副主任、主任;万基控股集团设备技术信息部副部长、部长;万基铝业副总工程师。 [查看详情]
周向阳有色金属专家
中南大学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近年来一直围绕石墨精深加工、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低成本制备、废旧电池回收以及碳酸锂提取等方面开展研究。
  周向阳 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ISE、TMS与ACS会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无机盐学科学术带头人,《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杂质编委。近年来一直围绕石墨精深加工、锂/钠离子电池负 [查看详情]
周善红有色金属专家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研究及擅长领域
主要从事炭素工艺、炉窑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现场应用。
  周善红,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同年进入公司炭素专业,主要从事炭素工艺、炉窑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现场应用。工作期间获省部 [查看详情]
胡国静有色金属专家
河南绿添和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
研究及擅长领域
致力于碳素及金属材料高温防氧化技术、芯片超高纯金属靶材、新型电化学钛冶金、钛金属部件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等多项技术研发。
  胡国静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致力于碳素及金属材料高温防氧化技术、芯片超高纯金属靶材、新型电化学钛冶金、钛金属部件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等多项技术研发,授权12项发明专利,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 [查看详情]
侯春平有色金属专家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1)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纳米硅修饰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及性能研究; 3)炭基复合功能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侯春平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宁夏材料研究学会会员,宁夏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期刊审 [查看详情]
王喜章有色金属专家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碳基纳米能源材料物理化学、多相催化化学 研究方向:(1) 碳基纳米材料生长机理、可控制备;(2) 碳基纳米材料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3) 碳基超级电容器;(4) 新型碳基储能电池电极材料(锂/钠/钾/
  ​王喜章,南京大学,教授、博导。2001年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在日本东京大学物理工学科做博士后2年(2003~2005),2011年被聘为教授。长期 [查看详情]
李昱有色金属专家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
工学博士
研究及擅长领域
锂电池、光催化、生命复合材料。
  李昱,工学博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教育经历: 1995-1999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 1999-200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2002-2005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 [查看详情]
时志强有色金属专家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及擅长领域
(1) 微米/纳米球形与纤维炭材料; (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与器件; (3) 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与器件; (4) 锂硫电池电极材料与器件; (5) 超级电容器器件的产业化技术开发
  时志强,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才计划: 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天津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师,系主任;自2001开始持续进行绿色储能炭材料方面的研究工 [查看详情]
芦露华有色金属专家
中国地质大学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1、纳米材料在新能源(光催化,电催化以及电池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 2、维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原子聚集态调控及表征,以及工业化生产; 3、有机/无机仿生复合智能材料的前沿基础研究。
  芦露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 200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201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同年在苏州纳米所国际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调职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 [查看详情]
苏方远有色金属专家
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博士
研究及擅长领域
1、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体系及工艺开发; 2、碳材料电化学过程模拟; 3、基于多孔电极理论的储能器件仿真; 4、机器学习在储能器件开发中的应用;
  苏方远,博士,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开发、中试放大和理论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作 [查看详情]
史发年有色金属专家
沈阳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1.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 2.纳米多孔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设计; 3.废弃生物质回收与功能化研究; 4.多元金属配位聚合物制备和结构精修。
  史发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1.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2.纳米多孔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设计;3.废弃生物质回收与功能化研究;4.多元金属配位聚合物制备和结构精修。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共48页    到第
广告位招商
推广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