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各设有一个移动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支撑立板,两个所述支撑立板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撑平板、第二支撑平板、第三支撑平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立板在远离另一个支撑立板的一端设有杆件固定部,所述杆件固定部内插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内镜的中间接头,所述支撑立板在杆件固定部的下方还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的中间盲孔内插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上部为漏斗部,下部则为圆柱部,所述保护套内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用于放置内镜的先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内嵌有海绵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平板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平板及第二支撑平板,所述第三支撑平板用于放置主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对称设于两个支撑立板上,若干所述滑槽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万向轮上设有脚踩驻车踏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部设有若干沿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沿径向贯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借助由杆件固定部外侧插入的连接杆固定在杆件固定部内。
说明书: 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背景技术[0002]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
检测仪器,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
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
有用。
[0003] 软式内镜的先端部可被术者操纵改变方向,有较大的应用范围,但是软式内镜的各部件较柔软,自然放置时无法独立支撑,因此现有的放置架通常对软式内镜进行挂置,先
端部通常放置于放置架的支撑平板上,导致内镜的插入部必然产生较大的弯曲,由于内镜
的结构非常密集,挤压和不自然的弯曲会增加内镜受损的可能性,而且一旦不小心被人误
碰,就有可能使内镜的先端部掉落发生碰撞,造成内镜损坏率的上升,此外消毒后的内镜与
其他物体接触后会影响原来的消毒效果,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鉴于以上缺陷,有必要设
计电子内窥镜放置架以更适应实际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各设有一个移动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支撑立板,两个所述支撑立板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
一支撑平板、第二支撑平板、第三支撑平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立板在远离另一个支撑立板
的一端设有杆件固定部,所述杆件固定部内插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夹持部,
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内镜的中间接头,所述支撑立板在杆件固定部的下方还设有承接部,
所述承接部的中间盲孔内插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上部为漏斗部,下部则为圆柱部,所
述保护套内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用于放置内镜的先端部。
[000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置孔内嵌有海绵套。[0007]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支撑平板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平板及第二支撑平板,所述第三支撑平板用于放置主机。
[0008]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对称设于两个支撑立板上,若干所述滑槽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
[0009]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万向轮上设有脚踩驻车踏板。
[001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下部设有若干沿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沿径向贯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借助由杆件固定
部外侧插入的连接杆固定在杆件固定部内。
[0011]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当主机放置于第三支撑平台时,中间接头被夹持部卡合固定,由于不同内镜的插入部的长度不同,通过调整支撑杆的高
度可以使插入部下垂时先端部正好插入保护套内,使得插入部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弯曲,
保护套也可以保护先端部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减少内镜损坏的几率,也降低了患者感
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0012] 图1是放置架整体结构示意图;[0013] 图2是内镜放置示意图;[0014] 图3是保护套示意图;[0015] 图4是支撑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
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18]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19]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放置架,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各设有一个移动万向轮2,便于移动放置架,所述底板1的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支
撑立板3,支撑立板3与底板1通过螺栓件连接,便于拆卸安装,支撑立板3位于底板1的两侧,
两个所述支撑立板3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撑平板41、第二支撑平板42、第三支撑平
板43,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立板3在远离另一个支撑立板3的一端设有杆件固定部5,杆件固定
部5与支撑立板3焊接固定,所述杆件固定部5内插设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顶端设有夹
持部61,夹持部61为阶梯形,具有两个交错设置的的U形卡槽62,中间接头72被卡合在夹持
部61上,所述支撑立板3在杆件固定部5的下方还设有承接部8,承接部8的位置与夹持部61
相对应,承接部8与支撑立板3焊接固定,所述承接部8的中间盲孔内插设有保护套9,所述保
护套9的上部为漏斗部91,下部则为圆柱部92,漏斗部91与圆柱部92为一体成型,所述保护
套9内开设有容置孔93,当内镜的中间接头72被U形卡槽62卡合后,内镜的插入部73自然下
垂,先端部74自漏斗部91可以较为轻易的插入容置孔93内,避免了插入部73大幅弯曲的同
时有效保护了先端部74,且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保护套9可以从承接部8取出进行清洗,使用
便利。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孔93内嵌有海绵套(图中未示出),医护人员将海绵套消毒灭菌后塞入容置孔93内,再将消毒后的先端部74插入容置孔93,可以避免碰撞造成其损坏。
[00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平板43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平板41及第二支撑平板42,第一支撑平板41与第二支撑平板42的宽度相等,用于放置纱布、口圈等配套内镜使用的杂
物,第三支撑平板43则用于放置主机71,主机71由于体积较大占用面积较多,因此将第三支
撑平台的宽度增加且置于底侧。
[0022] 进一步的,还包括滑槽10,所述滑槽10对称设于两个支撑立板3上,若干所述滑槽10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滑槽10的数量为七组,第一支撑平板41、第二支撑平板
42及第三支撑平板43分布在相应位置的滑槽10内,由于各组滑槽10的高度不同,各支撑平
板的所处高度也相对可以进行调整,只需要插入相应滑槽10即可,调整方便,医护人员可以
根据使用习惯调整,使得取用更为便利。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万向轮2上设有脚踩驻车踏板21,当放置架移动到相应位置后,通过脚踩驻车踏板21可以方便的固定车轮,停止移动。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6的下部设有若干沿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通孔63,每个所述通孔63沿径向贯穿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借助由杆件固定部5外侧插入的连接杆64固定在
杆件固定部5内,连接杆64的直径小于通孔63,连接杆64插入后贯穿支撑杆6的其中一个通
孔63从而固定支撑杆6,只需要改变连接杆64插入的通孔63即可实现夹持部61所在高度的
调整。
[0025]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立板3的顶端还固定有顶板11,顶板11通过螺栓件与支撑立板3固定,顶板11用于放置显示屏。
[0026]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板3的背侧还设有拉杆12,通过拉杆12可以方便的拉动放置架。
[0027] 当主机71放置于第三支撑平台时,中间接头72被夹持部61卡合固定,由于不同内镜的插入部73的长度不同,通过调整支撑杆6的高度可以使插入部73下垂时先端部74正好
插入保护套9,使得插入部73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弯曲,保护套也可以保护先端部不与其他
物体发生碰撞,减少内镜损坏的几率,也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几率。
[0028]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脚踩驻车踏板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
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
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0029]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
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电子内窥镜放置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